崇德向善蔚成风 文明花开别样红 | 德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之二

寒冬时节,行走在德州市区的大街小巷,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积极向上的公益广告和景观小品随处可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社区、路口……文明,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如沐春风。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主题主线,我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力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营造了以德为先、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模范好人层出不穷
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12月2日,第八届山东省道德模范名单公布,我市3人入选、7人获提名奖。

齐河县经济开发区开祥社区谭屯村卫生室医生刘宝之遵守诺言,义务从医46载,减免医药费20余万元,获评诚实守信模范;因公殉职的齐河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关鲁对党忠诚,秉公执纪,不忘肃贪惩腐初心,获评敬业奉献模范;陵城区郑家寨镇圣刘村村民朱凤华悉心照顾公婆,赡养丈夫的爷爷奶奶、三叔,抚养侄女,受到全村人一致称赞,当选孝老爱亲模范。

事迹一经推广,在全市引起了向模范学习、向榜样看齐的热潮。“今后要以自己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找差距不足,提升专业技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德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德城区大队副大队长宋璐说。

近年来,我市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教育实践、融入转化上下功夫。

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提升中心城区宣传覆盖率。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商场超市,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未成年人、公筷公勺、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的公益广告展板、景观小品、墙绘壁画等。

开设道德讲堂,创新宣传形式。安排常委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领导班子成员走进讲堂,实现宣讲内容大众化;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现身说法、讲身边故事,增强道德讲堂可信性和说服力;组织全市宣传文化干部职工、编辑记者、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和基层一线讲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宣讲形式多样化。

建设主题公园,强化宣传阵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管委会楼前、长河公园、减河公园分别建起好人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陵城区鬲津河公园有一条著名的“劳模长廊”,展示着该区评出的十大劳动模范、十大工匠、十大青年、十大道德模范的照片和事迹简介,讲述着陵城发展故事,传颂着道德风尚。

开展模范评选,树立宣传榜样。我市持续开展市级道德模范、德州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教师等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发挥典型模范的引领作用。近年来,身边好人、模范典型层出不穷:为德州教育事业发展倾心尽力的原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刘志祥、坚持公众执法秉公办案的“无胃检察官”黄平亮、为贫困病患减免50万元医药费的老中医孟庆荣、跳进冰水救起落水儿童的公交司机张方木、抬残疾同学上下楼的中学生白云泽和王帅……

为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好人、善待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我市除对各类好人进行宣传表彰外,还从制度层面向社会清晰传递了“好人好报”的价值观念,对生活困难者实行帮扶机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市综治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在全市确定了十余家医院作为见义勇为定点救治医院,为见义勇为受伤人员就医开辟绿色通道。每年春节,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等等。通过对各类好人实施政治、健康等多方面的礼遇,给予更多激励与认同,让更多好人继续涌现。今年以来,全市有6人获评山东省见义勇为模范,27人获评德州市见义勇为先模人物,2个群体获评德州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提名奖4人,山东省道德模范18人,德州市道德模范381人;山东好人之星20人,德州好人之星540人。先进模范以点滴善举不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点亮了文明之光,在全社会形成了善心涌动、善行如潮的道德风尚,助推我市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真情奉献温暖人心
志愿服务播撒文明

12月17日上午,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组织10名志愿者,在单位院内及周边人行道、绿化带内捡拾烟头、垃圾,清理卫生死角。自11月18日起,该中心开展为期3个月的乱扔烟头专项整治活动,捡拾绿化带、人行道、地砖缝隙等处积存的烟头、垃圾等,劝阻乱扔烟头、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体部署,针对当前市区乱扔烟头突出问题,市创城办印发了《德州市市区乱扔烟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从今年11月15日到2022年2月14日在市区道路及各类公共场所开展为期3个月的乱扔烟头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各级文明单位积极行动,组织志愿者前往对接帮扶社区、网格开展捡烟头活动。

志愿服务是展现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新标志,也是我市夯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础的有效措施之一。每一天,成百上千的志愿者活跃在城市角角落落,掀起邻里守望、助老扶幼、助学帮困、助医助残、文明劝导、生态环保、文艺惠民、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活动热潮,已然形成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创共建、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创建”格局。

建立突出基层、覆盖城乡的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我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后印发了《德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通知》。建立德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党委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带头做。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已全部建成县级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建成139个,村(社区)实践站建成4181个,成立各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3123支。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我市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培育出“乐缝创意坊”“义满陵城”“小城大爱”“银领尚德”等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自2015年以来,我市累计有29名志愿者、24个志愿服务项目、28个志愿服务组织以及31个社区,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德州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杨明获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德州市义工志愿者联合会在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中被评为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全市累计注册志愿者92.8万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5万余个,受益群众达248.7万余人次。

正是这样一群文明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在德州大地上汇聚起爱心热潮,温暖着这座城市。

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风扑面来

“我们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已经连续2年被评为了村里的‘文明家庭’,日子越过越有滋味。”11月5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官屯街道付庄小区居民付玉明说。

走进付庄小区,配套设施齐全、车辆停放有序,墙面显眼位置设有村规民约、文明养犬等各类公益宣传展板。付庄小区现有居民1000余户、4000余人。2007年底,全村告别平房搬进了楼房,由于观念陈旧,存在许多不文明现象。为彻底改变这一现象,付庄小区立足实际,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家一起研究探讨,最终制定出包括社会治安、小区管理、精神文明、物业管理等6大类16条村规民约,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去年,在宋官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帮助下,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新的村规民约共13章51条,增加了扫黑除恶、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等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条款。

“我们把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依法治村、依德治村、依约治村,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如今,付庄小区成了附近有名的文明小区,还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社区’。”付庄小区党支部书记张建国介说。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移风易俗相关要求,以抓好农村移风易俗为重点,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移风易俗工作制度、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新风尚,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各村通过建设文化墙、悬挂标语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文化熏陶;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红白喜事办理流程,对礼金数量、酒席规模、烟酒档次等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并按照相关程序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引导约束群众遵守践行。

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开展系列活动。共青团德州市委连续举办了20届青年集体婚礼,累计909对新人参加,倡导了喜事新办、文明节俭新风尚。市妇联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开展五好家庭创建、寻找“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28户、149户家庭分别获全国、省文明(五好、最美)家庭,选树市级典型536户,创建“美丽庭院”15.34万户,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市文化和旅游局进一步完善乡村农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开展广场舞比赛、送戏下乡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精神文明创建深入人心。

精神文明建设非一朝一夕所能及,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经过创建,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努力,都展示出德州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如今,文明已经浸润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城市精神的最深处。

记者|石秀秀
编辑|李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