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一粒玉米串起“黄金产业链”

全国63个,山东3个,乐陵位列其中!前段时间,乐陵凭借其优质的资源条件、完善的产业链条等入选全国玉米全产业链典型县,令人振奋。

乐陵有玉米种植传统。目前,该市玉米种植面积83万亩,其中玉米标准化种植面积达65万亩,总产45.92万吨。“玉米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指示精神,在积极推广玉米标准化种植、推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的同时,将玉米初加工与深加工相结合,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研发以玉米为原材料的高端产品,打造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闭环产业链条。”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说。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当地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等,探寻乐陵玉米全产业链发展的密码。

推广玉米标准化种植增产、提质、降本

鸟瞰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

乐陵市杨安镇堤北董村是全国文明村,而该村的乐陵洪忠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远近闻名。

11月25日,记者与乐陵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段梅堂来到堤北董村时,合作社理事长董洪忠正在地里察看今年新上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今年雨水多,麦子种得晚了一些,你看,这边是涝得厉害的地刚长出麦苗,那边还算干燥,麦苗已经长得比较高了。”董洪忠蹲下身子,一边说话一边抚摸地里的麦苗,就像在与它们交流。

2014年,乘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东风,已经开了15年大货车的董洪忠回到家乡当起“庄稼把式”。从一开始只流转80亩土地,到现在坐拥千亩良田的高标准种植合作社,董洪忠也从以前的“小打小闹”变成真正的种粮大户。

玉米全产业链是董洪忠这些年一直关心的话题,他认为,实现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也就是从种植上下功夫,而近几年乐陵大力推广的高标准种植模式正是产业链形成的基础。“种植玉米并不是种上就万事大吉,其中门道很多,技术含量也很高。会种的每亩超过1000斤,不会种的不到800斤,这质量也差得远了。”董洪忠说。合作社成立初期,村里玉米每亩800多斤就是高产。“老庄乡们把土地托付给了咱,决不能在现有产量上‘吃老本’!”他积极与市农业部门联系,请专家、学技术、找良种,成了如今的“土专家”。“每年的6月中旬,小麦收割完毕后,我先要进行造墒播种,夏玉米实行‘一增四改’高产种植技术,包括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和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作业,从种到收全部实现标准化,增加产量,提升质量,节省成本。”说起种植技术,董洪忠头头是道。

段梅堂作为乐陵市高级农艺师,对玉米种植研究多年,他介绍,除“一增四改”外,乐陵规模比较大的种植合作社还普及了玉米种肥同播技术,在播种时设置好玉米和肥料之间的有效距离,一次性将玉米种子和缓控释肥料施到田地里去,玉米生育期内不需再追肥,“这样种,既优化了良种、良肥、良机,也促进了技术物资和服务的配套,同时也解决了农民习惯撒施、浅施及对用肥量把握不准的问题,达到了精良播种和播肥,实现了化肥深施,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并且省工、环保、增产,达到了测土配方施肥较为理想的目标要求。”段梅堂说,通过近些年的实践证明,标准化种植亩均至少可增产10%,氮肥节省30%,亩增收益200元至300元。

在董洪忠合作社宽阔的场地上,不仅整齐堆放着金黄色的玉米,还有近百包秸秆,“刚从地里收上来的秸秆有病毒,必须存放一年才能用。”董洪忠说。作为种粮大户,他学会了秸秆利用技术,除还田外,他计划在合作社周边发展养殖业,形成玉米利用的小型循环模式,提高利用率的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段梅堂说,下一步,该市将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示范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他们将在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有一定配套基础的合作社选取示范点进行扶持,进一步优化乐陵现代农业结构,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龙头带动一粒玉米催生十几个拳头产品

山东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

“我们企业一年可消耗玉米120万吨,生产各种高端产品,经过我们的深加工,可以真正实现玉米的‘黄金价值’。”11月28日,在乐陵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区内,山东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德民说。

在李德民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玉米加工全过程,从烘干到监测,再到分离、再加工,各程序严谨科学,真正实现闭环处理。生产车间内,刚刚烘干完成的玉米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一个巨型“大罐子”中,李德民介绍,这是加工的第一道工序,通过浸泡对玉米进行软化,分离它的内部结构,浸泡48至52个小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一个仓可浸泡玉米300吨,像这样的浸泡仓目前公司共有12个。

“你别看这小小的一粒玉米,它浑身都是宝,可深加工成十几种拳头产品、品牌产品。”在第二道工序车间,李德民为记者详细介绍了玉米的加工过程,包括胚芽的提取和榨油过程,蛋白质和淀粉的分离提取等。“我们公司的设备每年都会更新,目前,玉米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8%,除水分和自带的砂石外,基本实现‘吃干榨净’。”李德民自豪地说。该企业通过订单模式,高于市场价收购本地玉米,还在周边地区,比如宁津、庆云以及河北附近几个县市收购,既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又解决了他们卖粮运粮的难题。加工后的残渣还能用于养殖业,产生“剩余价值”,同时还带动周边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目前与企业合作的物流公司就达到10余家。

要想实现高效利用,提高质量的同时更要激活全产业链企业内生动力。乐陵目前有发展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企业7家,涵盖玉米食品加工、玉米饲料制品加工、玉米精深加工等,2020年产值达到42亿元。其中山东星光糖业集团、山东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为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年生产淀粉45万吨,麦芽糖浆40万吨,果葡糖浆10万吨及各类副产品26万吨,年玉米加工能力146万吨,主产玉米淀粉及淀粉糖系列产品,包括玉米淀粉、玉米胚(芽)、喷浆玉米皮、玉米蛋白粉、麦芽糖浆、果葡糖浆、液态麦芽糊精等,出口美国、韩国、日本、泰国、印度、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是国内最大的啤酒专用糖浆供应商。

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妍介绍,德州启动食品名市创建工作,这对乐陵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机会,自去年开始,该市依照自身优势,以星光集团为核心,打造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国内一些优质客商纷纷伸出投资合作的橄榄枝,其中玉米深加工企业是该市重点发展扶持的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深加工企业发展,科研力量不断提升,该市建立成员单位帮包企业制度,每个玉米全产业链成员单位帮包1家企业。针对乐陵市玉米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全面梳理玉米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打通产业链堵点,畅通产业循环,努力解决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推动各环节协同发展。

该市依托玉米全产业链,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对现有玉米加工企业积极帮扶的同时,加大“乐膳好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形象的塑造和维护,鼓励玉米精深加工产品加入到乐陵市区域公共品牌体系中,搞好销售平台建设和品牌培育工作,创出乐陵市玉米加工业知名品牌,提升企业“小升规”数量,培育全市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

多方助力构建玉米“三产”深度融合模式

玉米机械化收获实现全覆盖

“打造玉米全产业链,只依靠标准化种植以及龙头企业带动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多方助力,形成一个范围更广、延伸更长、更加综合的全链条,实现‘三产’深度融合。”李妍说。乐陵除积极引导群众入股合作社、推广玉米标准化种植以及扶持龙头企业、推动品牌建设外,还大力提供相关配套支持,主要包括良种繁育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机械化体系、信息化体系及供应链建设等,聚力打造玉米全产业链。

玉米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优良品种,为此,该市依托科技小院,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玉米良种繁育中心,积极培育玉米新品种,并在全市范围内试推广,目前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我市计划实施玉米种业壮大工程,培育和打造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同时,以企业为主体、技术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玉米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段梅堂介绍说。

此外,他们还积极建设玉米新品种展示评价中心,开展玉米新品种引进筛选、区域试验、展示示范和配套技术推广,记载每个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宜推广范围、重点栽培技术等,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品种评价,筛选出适宜乐陵市种植的最佳品种,并定期组织现场观摩,加强培训,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确选种、科学用种。

社会服务方面,大力支持服务能力强、经营管理好、农民认可度高的农业专业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统一良种、统一耕地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收获“六统一”社会化服务,并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助。同时,打造玉米智慧产业基地,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实现玉米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绿色植保、防灾减灾等的智慧化,并依托全市891个益农信息社,打通了各经营主体参与的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渠道。

为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该市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提供农特产品品牌策划、包装设计、视频拍摄、代运营、运营推广、第三方平台对接、分销体系建设等服务,实现农特产品“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对接,择优合作开设“线上乐陵市特色(特产)馆”,拓展乐陵市特色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借助线上特色馆平台争取促销活动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强拳头产品网上引爆,带动更多产品“触网”、更多网商从业。

“通过玉米产业链典型县的创建,我们可以实现玉米产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目标,还能使玉米标准化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推广玉米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技术,力促玉米科技服务和技术装备能力显著增强,玉米绿色生产水平显著提高。”李妍说。该市将引进和培育更多玉米产业相关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拓展产业上下游产品,推广“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综合经济效应,打造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区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样板,为德州创建食品名市助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于斌 通讯员|郝坤 孙海艳
编辑|屈大鹏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