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治理精度 增进民生福祉 | 德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之五

治理交通秩序、清理沿街流动摊点、治理小区乱停车、整治农贸市场环境秩序、拆除沿街违建……随着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破解,德州城市文明形象大幅提升。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个最终目标,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不断提升文明城市的治理精度。

突出问题导向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走进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八里庄农贸市场,摊位上果蔬新鲜,地面干净整洁。“现在环境好了,市场内部人车分流,买菜就像逛超市。”附近居民纷纷对改造后的市场点赞。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在哪?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接连实施交通秩序治理、乱停车治理、农贸市场治理等多项攻坚行动,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我市中心城区共有18处农贸市场,其中9处建于20多年前。“这样的市场德城区共有6处,多为框架结构,锈迹斑斑,内部光线昏暗,环境较差。”德城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李宝军介绍。德城区启动便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新建钢结构大棚、完善功能区划分、增设停车位等,对迎宾大市场、三八路便民市场、阳光美食街市场等进行统一改造,强化运营管理,提升农贸市场整体面貌,让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如今,走进迎宾大市场,蔬菜区、水产区等功能分区明确,各项设施齐全。市民李海说:“以前这里就跟摆地摊一样,改造后整体环境规范多了。”

我市自3月份开始,连续开展交通秩序净化行动百日攻坚大会战,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开展通行秩序净化、停车秩序治理、交通组织优化、文明交通宣传等战役,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治理和服务水平。同时,我市还发布《关于加强违规电动三轮四轮车管理的通告》,11月1日起,中心城区对违规电动三轮四轮车实行限行管理。“这个政策规范了交通秩序,路口通行比以前顺畅多了。”对此做法,市民刘书立给予肯定。

便民措施暖人心。配合交通秩序治理,从今年开始,中心城区每年从10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实行城市公交全员全域免费乘坐。针对环卫工、出租车司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吃饭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我市大力推进“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驿站”内微波炉、饮水机、雨伞、医药箱及冷暖设备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全市共建立191个“驿站”,累计服务20万人次。

加大攻坚克难

狠抓落实不达目标决不收兵

“以前这里都是铁皮屋、小卖铺,今年全拆了,建成了整齐划一的公共车棚,蓝白相间,美观实用。”11月2日,在德城区新湖街道胜利社区天衢小区北门,居民马友利感慨地说,“不但小区里干净整齐多了,小区门前的公路也变得宽敞了。”

我市在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大攻坚克难力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针对创城以来发现的困难和问题,9月11日,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对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文化场馆、商场超市、交通场站等加强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限时整改,坚决打好规范城市秩序、城市改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素质提升四大创城攻坚战。为切实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领导采取明察暗访、现场办公、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现场研究、解决问题。10月7日,市委书记田卫东一行先后来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小区南区、德百奥莱广场、江南水郡小区等地。每到一处,田卫东都详细察看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情况,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

小区停车难、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临建违建屡禁不止、电动车不严格遵守交通秩序……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各级各部门逐项研究拿出解决之策,对有些难啃的“硬骨头”,多部门联系手,合力攻关。针对乱停车现象,在创城过程中,我市采取“疏堵结合”办法加以破解,一方面交警部门联合城管、镇街等部门全面梳理摸排各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停车状况,在有需要且可行的道路上新增施划停车位,让车有处可停。另一方面,交警部门在中心城区多个路段新建和完善了红绿灯装置,新增人脸识别抓拍设备,配合市政部门推进路口人行道隔离、路段上的机非隔离等,提醒行人和司机遵规行驶、安全出行。

为深入推动工作落实,我市还着力强化社会协同,推进小区网格化管理,市区两级340家文明单位与创城82个大网格(社区)684个点位(小区、小网格)结对共建,5万余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市直单位一把手带头参加路口交通劝导和小区帮扶1700余次,破解大量难事烦心事。

突出典型引领

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城市

11月3日,记者在德城区青龙街看到,这里车辆停放有序,秩序井然。“这条街两侧沿街商户比较集中,老旧小区多,曾经车辆乱停乱放、商户店外摆放等问题多发。”街上的老住户张文玉说,多亏街长制管理,让街道面貌大变样。

变化源自今年5月德城区的探索——在辖区337条次干道、背街小巷实施街长制管理,每条街巷明确一名科级干部任街长,协调社区、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责任部门开展日常巡查、联合执法,针对性解决各类街道乱象,提升精致化管理水平。

全长400米的青龙街,共粉刷墙面3000余平方米,绘制墙面图案1000余平方米,制作道路展板19块,道旗10对,景观小品20块,有效改善了整体环境卫生效果。“我们还联合交警部门对街道两侧空余位置划定停车位30余个,缓解街道两侧停车压力,改善街道乱停乱放现象。”青龙街街长、德城区新湖街道党工委委员李莉说,如今的青龙街成了全市创城的样板街、标杆街。

学有样板,做有标杆,街长制在中心城区全面铺开。各区不断加强网格化管理,明确点长、街长、网格长等创城单元,形成“群众参与、三级联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格局。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把基层治理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充分释放文明城市创建红利,努力惠及每一位市民。全市全年预计投入7.21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道路维修、广场景区公园等。截至目前,已提升改造城区老旧公厕105座,拆除违章建筑2082处,铺装人行道46.2万平方米,新安装、修缮路灯3123余盏,补植城市绿植15.35万平方米。

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

记者|王志冕
编辑|李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