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发力 转型提质强动能 | 盘点2021·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①

编者按 2021年是德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自今日起,德州日报推出“盘点2021”系列报道,充分展现我市一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凝聚勇毅前行的奋进力量。

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13个挂图作战指挥部全线发力,投资1500亿元的37个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全力抓企业、兴产业、强实体,永锋钢铁营收突破300亿元、华鲁恒升营收突破200亿元、金能科技营收突破100亿元,百龙创园主板上市;德州天衢新区设立,锚定三大战略定位,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德州吹响“吨半粮”创建的号角......

2021年,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干部群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迎着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迈出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审时度势 稳健开局

2021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省委提出“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并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区位优势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等战略的政策优势相互叠加,德州高质量发展步入重大机遇期。

——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我市建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机制,坚持领导挂帅、倒排工期、责任到人。

8月11日,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总指挥部、推进保障办公室、9个服务保障专班和13个作战指挥部快速启动。截至11月末,全市在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122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06个;21个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24亿元,6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7.1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68%和146.4%。10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3%。

——围绕推进实体经济,我市聚焦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战场,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新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排头产业“三三倍增”计划。同时,召开全市优秀企业家表彰暨创优营商环境大会,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25条意见。截至11月末,全市50强企业产值增长27%,高于全部规上企业增速4.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5%,高于全部工业2.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增21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94家。2家企业入选第六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8家企业和9项产品入选第五批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我市聚焦优化环境,持续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系统布局,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擦亮了“在德州、办德好”政务服务品牌。在全国率先探索“异地跨省线下办”新模式,赢得广泛好评。在全省率先自主开发“政策通”平台,“全域通办”事项865项,居全省前列。启动“无证明城市”建设,实施“双全双百”工程,推行“信易批”极简审批模式,与全国200余个市县“网上携手”开展通办合作,办理跨省业务数量居全省前列。

聚焦产业 转型升级

德州经济,短板在产业,出路在产业。

进入“十四五”,我市经济在发展中不断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后劲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一年来,全市上下动能转换的步伐不断加快。年内新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家,实施“千项技改”项目921个,137个项目入选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前三季度,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为27.7%,提高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为44.6%,提高1.5个百分点。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新增省“瞪羚”企业16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37%。

发展大产业,要有大平台。日前,《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根据规划,新设立的天衢新区,以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为战略定位,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目前,有研亿金集成电路用高纯溅射靶材生产、山东德州理工职业学院等15个重大项目正在新区加紧建设。有了这块“省级新区”的金字招牌,中心城区项目吸引力、承载力必将进一步提升,为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

5月19日,2021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德州市64家体育产业企业参展,成为山东省最大参展团。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三地借势举行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成立“宁乐庆体育产业联盟”,联手打造世界级体育器材制造基地。抱团发展,目的是变“单兵作战”为“合作共赢”。

在体育产业上,宁津、乐陵、庆云各具特色。三地整合资源,成立体育产业联盟,让产能、品牌和创新优势融为一体,形成了集群效应。目前,除了“宁乐庆”一体化发展外,我市还在加快构建“武平临产业协作”“齐禹夏旅游资源共享”等同类产业联盟,促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作为农业大市,德州全力打造“食品名市”,朝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加速推进。过去一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总数达10家。4月,“德州味”品牌发布会在京举行,授权企业52家。9月25日,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标志我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未来5年,德州将力争在全国建成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同时,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全市大豆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5亿元发展基金,建设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新高地。

改革创新 全面保障

持续有效投资,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2月26日上午,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本次活动,全省集中开工重大项目812个,其中我市集中开工项目122个。

这场活动拉开了我市新一年度“双招双引”的序幕。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以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为总牵引,扎实开展项目谋划,全方位服务和保障项目建设,几乎每月都有集中开工、签约仪式举行。截至目前,全市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已达341个,到位资金272.7亿元。

借势借力,主动融入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是“双招双引”持续见效的重要保障。作为山东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桥头堡,2021年,我市与北京的联系再次变得密切。不仅市委“一把手”多次带队进京招商,对接央企、强企,各种发布会、对接会、论证会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京召开。据统计,通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今年全市新开工的京津冀项目多达106个,占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的31.1%,到位资金84亿元。同时,通过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208家规上企业已经与省会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过人的服务效率、过硬的营商环境,同样是推进招商引资的重要保障。在齐河县,金科智慧科技城、现代化中医药饮片研发生产基地等投资数亿元、十亿元的大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不到40天。在乐陵市,当地为留住投资十几亿元的安井食品(山东)生产基地项目,帮助企业一天拿八证,做到“拿地即开工”。过去,乐陵市建设项目从立项到获得施工许可需要5个月左右,现在从提交申请到取得证件仅用48小时。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我市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前11个月,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高达45.5%,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增长53%。3月23日,由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山东省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顺利通过省工信厅验收,实现了我市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开幕,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所展示的消杀机器人作为抗疫新科技产品备受瞩目。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贺 编辑|苗欣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