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糜镇学区各学校“减”出新气象

新学期开学以来,陵城区糜镇学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减负提质并重,线上线下互通,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着力打造有温度有内涵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治教培乱象,压力减了、轻了。

“去年妈妈给我报了2个培训班,双休日自己一点自由都没有,现在可好了,周日我可以和同学们去广场打篮球,去公园爬假山了!”糜镇明德小学4年级学生王佳慧兴奋地说。

12月28日,糜镇学区公布二批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7家资质不全、办学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登上“黑榜”。“整治教培乱象,从根本上消除焦虑,大快人心。”社会各界纷纷点赞。

伴随着全镇培训机构的整顿和停业,以往每逢双休培训班人满为患的现象不见了,代之的是广场、公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减作业负担,作业精了、新了。

如今,糜镇侯王小学的教师们已经渐渐适应“双减”后的新节奏。语文老师陈锡明讲完《古诗》三首一课的内容后,为学生们布置了“读名句,感受心情”“与小伙伴来一场唐诗诵读比赛”“与同学们分享你最喜欢的唐诗”的作业。

不难发现,这样的作业中有需要复习的整理性作业,也有需要思考的探索性作业,这就是侯王小学的“智慧作业”管理模式。与过去“刷题式”的作业相比,“智慧作业”看似种类多了,但作业总量减少了。

作业少了,质量却不能降;时间短了,效果却不能减。糜镇中心小学教师崔淑敏说:“作业量的减少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总量控制,分科协调,更注重每门学科作业的质效。”

减掉的是负担,增添的是快乐。每天下午4时20分一到,糜镇中心小学学生最快乐的时刻来临。操场上,足球、篮球、花样跳绳等运动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功能室中,捏面人、描工笔画、围棋等多样兴趣活动温馨又有趣……学校的课后服务,让以往放学就“人去楼空”的校园变得生机盎然。

“双减”实施以来,糜镇各义务教育学校瞄准课后两小时的“空白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让更多学生回归校园、回归学校。

统筹作业管理。糜镇学区以作业管理为突破口,精心设计“三道防火墙”,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一是优化作业质量,在作业减量的同时,针对学科重难点精准发力,做到少而精、精而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二是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每班设立作业公示栏,以便各科老师相互协调,将3至6年级学生的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三是建立作业检查制度,既检查作业总量控制,也检查作业质量和批改情况。同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取消纸笔测试,以“成长资料袋”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过程。

强化服务保障。围绕课后服务全面开展后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压力增加问题,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弹性休假”“教师志愿者奖励”“超课时补助”等办法,统筹教师安排,强化教师保障。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设立课后服务专项资金,全镇7所小学1处初中全面实行教师增量绩效政策,学生免费参加课后服务。

让学生回归童心

糜镇明德小学开展“红色课堂”工程,构建红色课程、组建红色社团、组织红色研学活动,培养根正苗红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糜镇中心小学创新“四进”研学课程群,走进党史馆,走进红色基地,走进新农村,走进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研学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从教育讲座、答疑解惑、培优辅差等知识辅导,到图书阅览、科普宣传、社团活动、体育比赛等校内活动,再到劳动体验、研学旅行等校外实践,糜镇学区各中小学从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延伸课堂、延伸校园、延伸学校育人空间,研发开设剪纸、手工、戏曲、写作等社团课程20余种,组建艺体类社团11个,成立各类兴趣小组47个,开展劳动实践活动11次,邀请有专长的家长和志愿者免费开展地方戏曲、剪纸雕塑、红色教育等知识讲座32次,实现了学生多样化选择、个性化发展。

让课堂形式多样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以STEAM理论为基础,与数学课堂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陵城区糜镇中心小学开始了一堂别样的数学课堂。

立体几何图形在数学学习中一直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学内容也是一个重难点。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老师带领学生走进STEM综合实践活动室,借助KEVA工程搭建积木和多米诺骨牌来帮助学生来更好的进行本单位的学习。

根据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学生结合自身对于圆的认识和了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KEVA工程搭建积木对圆进行搭建。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手中的KEVA工程搭建积木搭建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工艺品。

STEM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还促进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教育回归本真。

致力于消除社会“双减”盲区、打消家长“双减”顾虑,糜镇学区设立“家校共育论坛”,研发家庭教育进校园、未成年人心灵护航、家长课堂、社区家长学校、教师幸福力提升五大系列精品课程,组建专业讲师团进学校、进社区举办线上线下“双减”公益讲座5期,学生家长参与数达800余名,形成了家校协同育人、协同减负合力。

“最初担心孩子会因为‘双减’把成绩也‘减下去’,通过培训,坚定支持‘双减’的信心。”

“只有摒弃功利性的思维,立足孩子长远发展,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帮助。”

……

学生的书包“瘦身”,课后服务“精彩”,校外培训也“规范”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正在发生。

放下了沉重的书包,轻快了疲惫的脚步,曾经奔波在各个培训班的小小身影,学习在革命旧址,奔跑在运动场,徜徉在图书馆,雀跃在郊野绿地。

假期“回归”了,这是糜镇学区推动“双减”落地取得的最大的成效之一。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糜镇学区各中小学校“减”出新气象,“减”出新精彩,“减”出一条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之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陈启忠   编辑 | 王秀青

审核 | 王秀青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