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委编办:坚持“统保调管”扎实完成中小学核编工作

禹城市委编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建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加大统筹编制使用和管理创新,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持续编制保障。

理顺机制“统”,凝聚合力推进核编。健全协作推进机制。成立核编工作领导小组,由禹城市委编委统一领导,编办牵头,会同教育、财政、巡察等部门建立核编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健全核编工作机制。制定印发《禹城市中小学教职工核编工作方案》和《核编工作配档表》,明确核编范围、内容、时间和方法步骤,并确定核编工作联络员,按核编程序高效稳妥地推进核编工作。健全柔性管理机制。按照“总量控制、优化统筹、动态管理”的思路,制定《禹城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创新性地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中,每年秋季根据学校发展、生源变化、师资余缺等因素,对学校编制实行柔性管理的方式,促进全市教师编制合理调整,持续推动编制资源配置最优,扩大编制使用效能。

多管齐下“保”,校准数据精准定编。统筹实地调研、系统研究和科学测算并施,破除师资缺乏、编制紧张的瓶颈,保障教育系统用编需求。编办召集教育、财政、巡察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公办中小学开展实地摸底,查清学校的师资结构、学位数、班额数等基本数据。摸排出农村“极小微学校”11所,通过教育体育局与镇街协同负责,集中一个月时间将学生就近转移到其它学校,合理撤并“小微学校”11所,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全面真实地掌握了中小学情况。召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题座谈会,重点对中小学编制管理、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管理模式等要素交流研讨,集中听取15名副高级教师和10余名家长、学生对教职工编制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查阅教职工任课率和师资分配情况,共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对做好中小学核编工作提供有效支撑。将83所中小学在籍学生数、班级数、教职工数等信息作为核编基础数据,按照生师比、班师比、增编因素结合编制管理的建议,与教育、财政部门进行多次分析、协商、沟通和修正后,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共4225名。

综合研判“调”,统筹资源保障用编。全面统筹分析各项数据资源,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因校定编”的原则,科学分配编制,将保障教育编制作为服务民生的重点。根据近几年及未来三年的新生入学数量和新建学校发展变化,分析城镇和农村入学率的趋势特点,呈现总体新生入学数量逐步增加,农村入学逐渐向城镇入学偏移的现象。在满足全面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减少农村学校编制比例,扩容城镇学校编制需求。发挥实名制系统分析功能,测算统计83所中小学近三年的人员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预计退休、职称取得及招聘使用情况,对学校占编多任课轻、占编少任课重的情况,合理调配学校富余人员,合理分配各学校编制,动态调整冗余编制,使每名编制都充分发挥教学作用,避免闲置浪费和无编挤占的现象。下发《禹城市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和近三年教师交流趋势,找准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教师流动的特点和教师队伍余缺结构,进行颗粒化细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每个学校教师有编可用,有编可交流,更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健全制度“管”,严肃纪律规范用编。夯实部门协调配合效能,加强中小学人员编制管理,核清中小学教职工人数。机构编制部门依托实名制系统中小学编制人员底数,会同人社部门核准每年用编进人名录和每月退休人员;会同财政部门财政拨款明细核准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人员,切实加强对编制、人员、经费划拨的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确保信息一致、资源共享。机构编制会同巡察、教育、财政等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联合巡察督查,对已经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挪用或截留,清理各种形式占用中小学编制人员。对占用中小学编制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人员,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通报批评,共同维护中小学编制的严肃性。结合秋季入学率,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评估,主要是对学生数、教职工数、占编使用率及学校利用率等情况评估考核,全面评价中小学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并以此动态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配置。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月 孙莎莎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