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全省首创产业链链长制!德州聚焦七大先进制造业,全力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4月1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争一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全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德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昌介绍了我市聚焦七大先进制造业,做实做强链长制,全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田汝勇,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促进中心主任陈廷兵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我市提出构建“541”产业体系(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新基建产业),细分为33个产业链,在全省首创产业链链长制。2021年,市委十五届十次会议提出“围绕构建‘541’产业体系,优选排头产业,实现‘三年倍增’,优先抓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三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战略先导产业,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医养健康三大新兴服务业。”202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积极打造中国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现代物流枢纽城市。

围绕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市工信局对产业及产业链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梳理。一是全力打造四个一流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及新材料、高端化工及复合材料、高端装备、食品加工。聚焦做大工业存量“压舱石”,实现重点突破、扩容倍增,举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引领德州制造业发展主引擎。二是优化提升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包括生物医药、体育器械、特色轻工纺织。以现有优势和基础为依托,培育形成“京德济”医药走廊、世界一流体育器材制造基地等一批地标产业。三是布局做大三大新兴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医养健康。下大力气将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形成通道经济重要支撑,基本建成最优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四是精准梳理关键产业链。根据产业发展特点、链主企业上下游的支撑作用,精准梳理出16条关键产业链条。其中包括13条制造业产业链: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无机非金属及特色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精细化工;环保装备、汽车(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食品加工;医药及医疗器械;体育器械;特色轻工纺织。3条服务业产业链: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医养健康。

目前,我市四个骨干产业集群和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为:

(一)电子信息及新材料产业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全市共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171家,其中规上企业39家,产品主要集中在硅材料、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半导体照明、手机射频芯片、光纤通信配件等新兴产业及电子元器件、数字仪表、智能网络终端配件、汽车电子等传统优势领域。新材料产业:全市共有280家生产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33家,主要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和特色金属材料三个细分行业,拥有铝用预焙阳极、优质浮法玻璃原片、蜂窝陶瓷载体、土工布、风电机舱罩、通风人防、碳纤维预浸布、高性能焊丝等近千种产品。

(二)高端化工及复合材料产业

全市共有206家正常生产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31家,主要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四个细分行业,拥有尿素、醋酸、焦炭、炭黑、复合肥、农药、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近千个产品。

(三)高端装备产业

全市共有规上企业397家,主要分为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高端零部件、中央空调及地源热泵、环保装备、风电装备等7个产业。

(四)食品加工产业

全市共有生产企业1035家,其中规上企业216家,主要有功能食品、粮油、肉制品、调味品、酒水饮料和休闲食品六个细分子行业。

(五)生物医药产业

主要包括功能食品与保健品、医药制造业、医疗器械、消杀产品等子行业,现有生产类企业236家,其中规上企业65家。

(六)体育器械产业

主要包括竞技体育器材、商用健身器材、健身路径体育器材等子行业,现有生产类企业211家,其中规上企业34家。

(七)特色轻工纺织产业

主要包括纺织服装、产业用纺织品、造纸、家具等子行业,现有生产类企业1727家,其中规上企业301家。

延伸阅读——

《全力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