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英烈 | 姜宝兵:舍身抗日真英雄——忆李达烈士

舍身抗日真英雄

——忆李达烈士

□ 姜宝兵(禹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许多人在清明节都忙着回乡祭祖,但有一个群体——革命英烈,他们不是亲人,不是朋友,而是祖国的功臣,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更值得被祭奠,被铭记。 

在禹城市高新区三里桥小区的公路边,有一座“革命烈士李达之墓”。每次路过,总是很好奇,这里面是位什么样的英雄呢?偶然的机会发现一本《禹城文史资料第八辑》,里面就有李达烈士传略。从此了解了他的英雄事迹。

李达,原名李荫楠,禹城市禹城镇三里桥人,生于1910年。因为他常蓄短短的唇胡,又胆略过人,所以被誉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李胡子。1943年1月,在护送刘贤权司令员过境时,不幸牺牲,时年32岁。

李达出生在一个“诗书传家、和平处世”的家庭里。父亲教书一辈子,清贫一生却德高望重。李达七岁丧母,随父去邻村上学。其父见孩子读书用功,天资聪颖,知道将来必有出息,便决心供他上学。李达在城内高小走读上学,家境一年不如一年,衣着简陋,学费拮据,常被纨绔子弟所耻笑,为校长所鄙夷和刁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阶级压迫及歧视的种子,渴望能推翻这个满目疮痍的旧世界。

1926年刚满16岁的李达,在校院内突然发现了“欢迎北伐”的红绿标语。在国民革命热潮中,他便毅然离校报名参军。由于年纪太小,被留在县大队。 “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1月,中共禹城县委为动员一切力量搞抗日统一战线,派王克寇、杨瑞亭等进入民团建立政训处,王克寇为主任。工作颇有成效,李达经杨瑞亭的开导启发,阶级觉悟大有提高,心胸豁然开朗,逐渐悟出,共产党才是为穷人谋福利的党,按共产党提出的《十大纲领》去做,抗日救国才有希望。1938年春,李达经杨瑞亭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月,被鲁西北特委委派到129师独立旅武装工作团任政委。

1939年正月,特委命李达与于曼青率武装工作团配合津浦支队、青纵三团一举消灭了不抗日专搞磨擦的李朝平部。此战役,解放了八区三十二个村庄,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禹城八区为中心的齐(齐河)禹(禹城)长(长清)边区抗日根据地,在禹城南部成立了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日军强化华北治安,实行囚笼和三光政策,根据地形势进一步恶化。为加强地方力量,1月,李达调任齐禹县大队长。1942年10月,齐禹县分为齐河、禹城两县,李达任齐河县大队长,迅速扭转了根据地受挫折的局面,稳定了抗日形势,保卫了抗日民主政权。

1943年1月,由于冀鲁豫一军分区和四军分区合并,一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从泰西调往冀鲁边区司令部任政治部主任,与爱人王晴同志穿越敌占区走马上任。途经齐河县境,由县长孙馨远和县大队负责人李达、张治安亲率一个连护送。黎明时跨过津浦铁路进入路北敌占区大李庄宿营。这一带是敌伪联合防守的地区,据点碉堡岗哨林立,特务横行乡里。进驻大李庄后,李达按村周围地形布下岗哨,隐蔽监视,严密封锁消息。

到半过午,哨兵报告村东南和村西北同时发现敌情,原来是走漏了消息,伪军张德新伙同日军分两路向大李庄包围过来,情况十分紧急。李达与几位领导同志简短商量了一下,便带一排到村东南抵住张德新部;张治安带二排到村西北迎击日军;孙县长带三排保护首长。约定坚持到夜幕降临后掩护突围。谁知战斗一打响就非常激烈,双方伤亡急剧增加。村东南不到一个小时,敌人就冲锋三次,虽都被击退,李达带领的一个排也已伤亡过半,有两名机枪手先后中弹牺牲。反击火力逐渐减弱,而敌人一个营的兵力,却不断发起轮番冲锋,嚎叫着要“活捉李胡子”,并将我前沿阵地突破。剩下的一个班被迫向村里后撤,正在矮墙后面指挥的李达,一看事态如此严重,心中盘算:“只要有我在,决不能让他们进村,一定要保护好首长。看来他们还没发现我军此行的目的,他们是冲着我来的。正好利用这点把他们吸引住。”他跃出矮墙,抓起身旁的一挺机枪,屹立在阵地上喊道:“我李达在这里,张德新有种就别在后面躲躲藏藏的,上来较量较量。”说着一梭子打出去,弹无虚发,冲进村口的伪军被当场打倒,其余的抱头败退下去。张德新看见李达以拼命的架式出现在面前,手里端着的机枪象一条索命的火龙,将进攻的伪军挡了回来,吓得他倒退了几步,将身子隐蔽在一座坟墓后面,声嘶力竭地喊道:“全营集中火力,对准李胡子给我打!”霎时,敌人的五挺机枪同时喷着火舌,象刮风一样向李达扫射过来。李达身中数弹,仍用手中机枪不停的点射、连射,将一批批敌人打倒在地,直至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他有意识地吸引敌人火力,拖延敌人攻入村子的时间,他一分一秒地坚持着,为首长突围赢得了时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了。牺牲后他仍怒目圆睁,敌人久久不敢靠近,他的大智大勇,震慑了敌胆。伪军头子张德新不得不承认:“李胡子真是铁人!神人!”

此次突围,李达和王晴都以身殉职,刘司令员在孙县长的掩护下,几经周折,依靠战士的勇敢和群众的智慧,终于化险为夷,顺利突围。事至今日,刘司令员日后曾专程到旧战场,在李达等烈士的牺牲处,凭吊悼念。

没有英烈前赴后继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和平的新时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牢记历史,铭记英雄的光荣事迹,更要懂得感恩,不忘初心,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