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日报原总编深情撰文:我的母校平原一中

□刘庆民

1996年是平原一中建校70周年。我时任平原县委副书记,又是平原一中1962届的校友。所以,县委把组织和协调平原一中校庆的任务交给了我。

艰难的创业历程

平原一中1926年建校。它走过了艰难的风雨历程。根据校友们的回忆和有关资料记载,1926年9月,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平原县立初级中学成立,简称县中,校址在老景颜书院。每年只招收一个班。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一代宗师任继愈是1928年入县中读书的。1996年任继愈已82岁高龄,他欣然接受母校的邀请,专程从北京赶回家乡,参加平原一中的校庆活动。据他回忆,最初平原县中建校的时候,校址就是现在平原师范所在地。

1928年任继愈入县中读书,1931年考入当时北京大学附属高中。据他回忆,1929年县职业学校并入县中,学校发展到4个班,在校生200多人。学制3年,课程设置有国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动物、植物、音乐、美术、体育等。学校有教室4座,还有教职员工办公室、师生宿舍及操场,文体器材有篮球、排球、风琴、提琴等。当时学校的伙食基本上是窝头、咸菜、白菜汤、小米粥。生活算是不错的了。

1931年3月,山东省要在全省新建10所乡村师范学校,在平原要建一所山东省第五乡师,就是现在平原师范的前身。校址就在现在的平原师范的位置。平原县中迁址到西门里城隍庙,即现在平原一中所在地。

在70周年校庆期间,校友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原回忆,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10月3日日寇占领了德县,校长杨景儒带领部分县中师生开始了逃亡生活。先是到达山东的滕县,又转移到河南,又到湖北、重庆。在逃亡的路上,平原县中的师生自动组织起来,和平原第五乡师的师生合并在一起,称山东第六中学,秘密成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3名党支部成员都是县中的学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平原县中的师生们开展了艰苦的抗日斗争。1942年9月平原县中复建。在革命战争年代,平原一中为中国革命输送了大批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平原县立初级中学重新建立,定名为山东省平原中学。校长由县长王廉兼任。1956年经上级批准,平原县中改名为山东省平原第一中学,增设2个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

改革开放的新机遇

建国后到1965年,全校设有高中部、初中部。高中部设一、二、三年级,每个年级设2个班,共6个班,每个班大约50名左右的学生。初中部设一、二、三年级,每个年级设4个班,每个班50名左右的学生。学校占地69亩,新建了图书馆和实验室。1965年高考升学率达72%,在全地区名列前茅。“文革”开始后学校停课。1966年至1969年没有招生。1970年学校改名为城关中学,主要招收县城附近几个公社的学生。

1977年学校重新更名为山东省平原第一中学,被列为德州地区重点中学。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平原一中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在历届县委的领导下,平原一中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引进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注重引进人才,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形成了“团结奋斗、严谨执教、刻苦学习、尊师爱生”的良好校风。

到1996年,平原一中占地80余亩,新建教学楼一座、实验楼一座、办公楼一座。初、高中共35个教学班,教职工有120多人,在校生近3000名。涌现了以山东省特级教师姜明凤,全国模范班主任楚永熙,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董清华、王丙春等为代表的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平原一中被山东省授予中学教育先进集体、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规范化学校等光荣称号。连续8年夺得教学质量优胜奖。教育改革初见成效。

70周年校庆大会

1996年9月30日,平原一中70周年校庆大会在校体育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校友和全校3000多名师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平原一中70岁的生日。

在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热烈庆祝平原一中校庆七十周年”的横幅,主席台两侧彩旗飘飘,腾空的彩色气球悬挂着祝贺的标语。应邀前来参加校庆活动的校友有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中华全国总工会顾问张天民,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原,山东省军区副政委李养珍,大连军分区副政委何德义,著名诗人桑恒昌等。德州市党政军机关的主要领导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平原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平原一中历届校友和在校师生员工,大约4000多人参加了大会。

大会由我主持,张天民、任继愈、李原等先后在大会上讲话。他们在回顾了母校70年的光辉历程后,对改革开放后平原一中的变化给予高度评价,对母校的明天寄予美好的祝福,对在校的青年学生寄予殷切的希望。

特别是任继愈,他亲笔为母校题词——正文为“启蒙沃德”,边款为“1928年有幸入平原县中受业开智进德永生受益欣值母校70周年 任继愈敬贺”。他向母校的师生们提出4点希望:一是现在生活好了,但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二是青年要独立,不要事事依赖父母。中学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很重要。初中是人生少年向青年的转变期,也是人生观改变到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一辈子就会走正道。三是有些学生家庭困难,我们要搞希望工程帮助他们。四是学生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要只顾分数,分数是一个方面,分数考得再多,那也只是半个好学生,要参加些家务劳动,参加校外义务劳动,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青年。在他的倡议和带头下,在校友联谊会上建立了一个校友基金会,用于帮助困难家庭的学生。

在校庆大会进行的过程中,诗人桑恒昌非常激动,本来没有安排他发言,他临时找到我强烈要求发言。我也被他的情绪感染了,临时调整会议议程。他在大会发言时说:“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穷孩子,我考上了平原一中,一中就成了我的母亲。我亲爱的老师就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他那诗一般的语言和真情的流露,深深打动了会场上的每一个人。

扬帆再起航

平原一中70周年校庆至今又过去了20年。在欢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平原一中的面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7年,学校占地280多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教学楼3幢、办公楼2幢、实验楼2幢、学生公寓5幢、学生餐厅2幢,标准运动场一个。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微机室、通用技术室、创新工作室、多媒体教室等门类齐全,设施先进。现有教职工640人,特级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96人。1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000多人。学校先后被授予未来科学家培养基地、中国教育名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学校、山东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平原一中正像一艘大海的航船扬帆起航,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作者为德州日报原总编辑)

编辑丨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