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卫健委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德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8月5日上午10时,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德州专场)新闻发布会。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常树风介绍了德州卫生健康工作情况,展示卫生健康工作成效。党的十九大以来,德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紧守牢疫情防控底线,聚焦聚力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踔厉奋发谱写事业新篇章。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聚焦疫情防控能力、医疗服务水平、优质医疗资源引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人群保障、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等七大方面实现新跃升。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德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王振东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霍丽敏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孔祥勇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
今年3月,德州市疫情处置工作的典型事迹在央视新闻一套焦点访谈、十三套新闻栏目播出,请问在本轮疫情处置中德州市疾控中心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王振东】
今年3月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我市禹城、平原、武城等县市区相继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生本土疫情后,我市疾控机构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机构作用,市、县流调队伍连夜集结,三公(工)联动,全程参与全市98例阳性感染者的流调摸排工作。中心实验室技术骨干驻扎前线,精准高效开展核酸复核,快速完成本土疫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为后续调查处置指明方向。我市所有疫情均在一个潜伏期内得到完全控制,没有发生社区传播和外溢。
在本轮疫情处置中,市疾控中心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未雨绸缪抓能力提升。新年伊始,我们就启动了“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集中培训、案例分析、业务讲座、实操演练等方式,围绕流调溯源、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现场组织与调度等应急处置关键环节,对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了针对性地培训,有力提升了疫情处置能力和水平,为精准科学应对本土疫情打下坚定基础。二是主动出击抓黄金窗口期。面对突发疫情,市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当好疫情处置的主力军和疫情防控的参谋员。牢牢抓住黄金24小时窗口期,先后派遣46名市级流调队员,1小时集结,2小时赶赴疫情发生县市区,与公安、工信等部门联合办公,与病患面对面,与病毒抢时间,累计排查4196名密接接触者、13025名次密切接触者,共划定风险区域778个,以最快速度厘清传播链条。中心采样队伍规范标准完成重点人群、重点环境采样,实验室24小时不停歇,累计完成350例样本的阳性复核和98例阳性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为疫情溯源追踪提供了科学依据。消毒专家深入疫情发生地、隔离点等场所驻点式指导,规范消毒消杀工作流程,切实阻断疫情传播。三是技术支撑服务大局。市疾控中心着眼全市疫情防控一盘棋,克服人手不足困难,选派多名技术骨干,参与全市8个疫情防控专班工作。中心指挥部24小时值班值守,做好重点人员协查信息流转,3月份累计处理各类协查函875份,排查重点人群3344余人。疫情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短板漏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编制《德州市新冠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操作手册》,被兄弟地市学习借鉴。下一步,市疾控中心将持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加强专业队伍、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锻炼,确保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记者提问】
请介绍一下德州市在健康促进行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霍丽敏】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策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模式,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5年的5.16%上升至2021年的26.06%。
一、以专业队伍建设为“先手”,筑牢工作基础。逐步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市、县疾控中心均设立了独立的健康教育科,全市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共计1597人,健康教育岗位业务培训、健康科普演讲比赛、健康科普材料创作大赛等专业性比赛常态化,实现了以训促学、以赛代练的目的,不断推进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依托健康素养促进项目行动,强化资金保障,确保健康促进工作落实、落地。自2019以来,累计投入健康促进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充足的经费保障为全市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0年,11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健康促进县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健康促进县建设全覆盖。全市累计建设健康促进医院、机关、学校、社区等各类健康场所8000余家,打造了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开展带来的健康红利。
三、以健康教育活动为“助手”,提升公众健康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健康教育讲师团作用,开展健康教育专家走基层活动140余场次、惠及群众150余万人次。围绕重点健康问题、重点人群开展了百场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点亮幸福州城”线上巡讲以及健康知识进校园、进工地、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举办“同住一座城 共爱一个家”健康进万家文艺演出、“健康德州 幸福家园”线上健康知识竞赛、开展“坚持生命至上服务百姓健康”为主题的“健康进万家”等活动,累计受益群众约30万人次。
四、以媒体传播为“帮手”,扩展健康科普受众范围。健康科普宣传载体日益丰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映生辉,各类健康科普栏目亮点纷呈。在各级各类媒体开设健康专栏23个,累计刊播各类健康节目超1000期,制作短视频85个,播出音频800余条次、受益群众超500万人次。新媒体平台影响力逐步提升,“健康德州”公众号,目前拥有粉丝超248万人次,获得山东省卫生健康系统“优秀政务公众号”,连续多年评为“德州市(市直)十佳政务微信”,年均发布各类健康信息超2000余条次。创新打造“健康德州”视频联播平台,安装设备148台,播放视频186个、327万余次,约9万余小时,覆盖医院、学校、企业、机关和社区等场所,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实现了从图文、声音和视频的全方位覆盖。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实施为抓手,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健康促进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为健康山东建设贡献德州力量。

【记者提问】
刚才常主任介绍德州市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请详细介绍一下德州市在中医药工作中的措施和成效。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孔祥勇】
近年来,德州市始终把中医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倾力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中医药人才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引进、中医药产业促进“六大工程”,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助力高水平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城市。
德州市及辖区9个县市区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拥有公立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13家(其中德州市中医院为三级甲等);2021年中医诊疗人次190.64万人,占全市总诊疗人次20.9%。积极引进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市政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创建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10个、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7个;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中医优秀临床人才5名、省级名中医药专家40名、专家传承工作室26个。在全省率先出台“医保惠民五个鼓励”政策,“一升一降”鼓励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确诊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100%,所有隔离人员全部使用中药汤剂预防,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全程助力疫情防控见实效。
德州市积极打造区域中医药文化名城,大力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文化示范单位建设,建成1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5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财政投入资金建设一批基层中医药文化知识角。组建德州市中医药文化宣讲团,实施中医药文化“双百”工程、中医药“六进”活动,举办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文化交流大会、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膏方节,普及推广中医药文化,全市中医药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德州市加紧编制《德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大力培育德州道地药材基地和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不断壮大金银花、丹参、铁皮石斛、黄芩等道地药材种植业和中药加工产业,系统挖掘、保护和研究夏津县黄河故道“三桑”产业,打造德州中医药品牌。庆云县铁皮石斛种植深加工及旅游一体化项目入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夏津县桑产业被中国中药材种植专业委员会评定为“道地优质药材种植基地”。加快构建“中医药+”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中医药向养生保健、健康食品、康养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跨界延伸。
下一步,德州市将紧跟山东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步伐,先试先行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打造综合改革德州样板,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贡献力量。

【记者提问】
请问德州市在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霍丽敏】
近年来,德州市卫生综合监督工作在省卫健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以综合监管为统领,创新精准高效执法,持续推动卫生监督提质增效,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能力明显提升,为“健康德州、幸福家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严守底线,坚决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履行“执法为民、护卫健康”职责使命,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多年来我市以“蓝盾行动”为主线,在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医疗美容服务、职业健康、抗(抑)菌制剂、学校卫生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持续保持打击非法行医高压态势,2019年以来,无证行医立案84起,罚没款项396万元。连年监督覆盖率保持在99.9%以上,人均办案数8件以上,2021年达到每人17.5件;“双随机一公开”任务完成率、完结率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工作指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二、守正创新,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部署,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息化监管、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更加完善,部门联动更加频繁,工作沟通更加顺畅。该项工作在国家、省督查反馈中给予了充分肯定。
启动搭建“智慧卫监”在线监测信息平台。医疗废物智能化追溯管理系统已覆盖医疗卫生机构4427家,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率98.8%,实现了医疗废物从产生到处置全程追溯监管。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目前覆盖用人单位1749家,189家企业完成职业危害分类分级,可实现线上免费培训、法规政策宣传等。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少花钱的目的,进一步优化了我市营商环境。下一步,我市将探索在其他领域拓展智慧卫监平台应用范围,推动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了省卫健委和市委的认可好评。
以德城区、陵城区和禹城市为试点,对128家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强化结果应用,把量化分级评审结果与监督检查频次挂钩、与医疗机构执业挂钩、与信用监管挂钩。今年将已试点工作扩展到宁津、齐河、临邑和平原。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好的做法在全市推广应用。
三、科学应对,保障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全市卫生综合监督战线秉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工作总要求,各级成立督导组,深入定点医院、隔离点、学校、住宿业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等重点场所,开展全覆盖多轮次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当场告知,立行立改,建立问题台账,实行复核验收、销号管理,实现闭环管理,不断压实疫情防控哨点主体责任。新冠疫情以来,全市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13000余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2068份,停业整顿103家,查办案件200余起;检查抗(抑)菌制剂生产经营单位2394家次,立案32件。依靠强有力的执法,保障了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近年来,德州市卫生综合监督工作在省卫健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以综合监管为统领,创新精准高效执法,持续推动卫生监督提质增效,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能力明显提升,主要工作指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记者提问】
最近几年我省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很快,信息化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群众就医方面发挥了强力的支撑作用,请问德州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孔祥勇】
近年来,德州市以“为民”为出发点,以“便民、惠民、利民”为落脚点,充分利用卫生专网全覆盖建设优势,全局性统筹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全面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便民惠民医疗服务措施,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便捷和实惠。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发展更便民。我市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和电子健康卡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电子健康卡、身份证、社保卡多卡通用及融合服务,创新打造“德州医疗”一卡(码)通,线上开展医疗服务4大类24项,广大群众通过电子健康卡即可在线预约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专家,完成预约挂号、看病就医、药房取药、在线缴费、报告查询、网络问诊等全流程服务,可实时调阅电子健康档案;签约居民还可以直接与签约医生进行线上咨询服务,实现签约居民与医生之间的“零距离”;上线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模块,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线上申领出生医学证明,并可邮寄到家。目前全市共申领电子健康卡530多万张,激活使用360多万张,二级以上医院电子健康卡就诊占比率超过80%,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二、搭建电子健康卡统一结算平台统筹资金管理更利民。为破解群众在不同医院看病就医“反复充值、反复退费、互不通用”的难题,我市创新举措,将电子健康卡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平台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设立了诊疗费用资金统筹集中支付门户,搭建了德州市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平台。通过建立市级总账户、机构分账户、居民虚账户的三级账户管理体系,实现了群众看病就医资金的统筹管理、统筹支付和德州市域内持电子健康卡看病就医“一院充值、全市使用”,让群众看病就医“一卡在手、就诊无忧”。截止7月19日,全市累计完成支付交易1.44亿元,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在我市的使用效果初步显现。
三、建设区域影像中心推进分级诊疗更惠民。我市充分发挥卫生专网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优势,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德州市人民医院)为中心建设完成了全市区域影像中心系统。依托县级人民医院建设县级影像分中心,实现将乡镇卫生院磁共振、CT\DR\CR上传至县级人民医院,真正实现了基层拍片、县级审阅、市级审核的分级诊疗局面。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截至7月19日,全市累计完成影像会诊近13618次,为基层百姓节省影像诊疗费用260余万元。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市充分利用区域影像中心,由各县市区人民医院将疑似病例的影像资料利用信息化手段上传至市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由市级医疗专家进行会诊,大大提升了疑似病例的诊断效率,同时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为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坚强的信息化支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法成 编辑|陈锟
审核|张燕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