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学思行|临邑镇党委书记潘昶旭:聚焦“美富强” 答好乡村振兴新时代考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好这盘大棋的关键,在于统筹谋划、放眼全局,临邑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产业发展破局、以环境治理起势,答好乡村振兴新时代考卷。

聚焦党建引领,续写“发展强”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党建引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策,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出成效、有特色、走前列的关键之举。临邑镇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发挥党建共同体聚合作用,优选村“两委”成员、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乡村带头人等,充实党建共同体力量,确保组织有力“领得动”。推进“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计划,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成为发展“孵化器”,从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能人中选拔一批“领头雁”,从实践站所讲到种植大棚、田间地头,实现“富脑袋”和“富口袋”的同频共振。深入实施阳光村务工程,通过阳光报告会、阳光谈话制度,搭建党、干、群沟通交流平台,以头脑风暴形式,汲取群众智慧,共同参与村级治理,确保路线正确“引得准”。按照“主题党日+中心工作”的思路,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日主题就跟进到哪里,把重点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主题党日的内容,服务中心大局,落实镇领导班子帮扶联系责任制,汇聚各级力量集中攻坚,确保上下联动“一条心”。

聚焦产业发展,擘画“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蓝图。产业是临邑镇的现在,又是临邑镇的未来,要紧紧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吨半粮”创建为抓手,规模化种植和优质粮推广双向发力。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已确定种植1000余亩,邀请高级农艺师为套种大户进行培训讲解,普及农田知识。临邑镇积极探索发展“边角经济”新模式,将“支部引领、全员参与、集体增收、群众受益”贯穿全过程。大力推广西邢村“一块田”和闲散坑塘竞价承包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闲散废弃地回收有机结合,实现集体增收、土地确权、村庄环境提升多重效应。目前,12个试点村已开展“一块田”模式探索,整理回收闲散地603.4亩,预计将实现集体增收30余万元;大小陈村流转26亩地发展蜜桃特色种植,郑家村依托伊农园、有为合作社发展西红柿、芹菜等蔬菜种植,陶家村盘活闲置地,发展藕塘经济,形成“水陆协同发力”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31个支部领创合作社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发展了中国结、紫锥菊、蜜桃、豆腐皮等特色项目20余种,形成了“苦辣鲜甜”农家味道。

聚焦环境整治,绘染“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加入多方力量,凝聚攻坚合力,推广“党员胡同”“街巷长”网格化管理经验,开展积分管理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抓手,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全域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临邑镇以补短板、攻难点、抓长效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清零销号,健全“三抓三明确”、村庄清洁日和定期督查排名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路域环境畅洁绿美,形成“一片美”到“处处美”的效应。出动大型机械500余辆次,更换垃圾桶780个,清除残垣断壁402处、坑塘53处,种植绿化苗木4万余株,在全市考核中从全县第九提升至第四。临邑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加快临邑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示范区建设进度,辐射带动朱家胡同、前樊等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村庄,规划打造主城区以北、G104沿线精品乡村游线路,在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中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通过规划建设苗木基地、生态果园等诸多产业项目,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发展综合体,聚力续写“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格局新”的美丽临邑镇新篇章。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秦超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