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看变化 | 德州:道路更畅通 出行更文明

如今,德州的道路交通环境悄然发生着变化:车让人、人快行,互相礼让;不逆行、戴头盔,安全骑行;增车位、“绿波”行,路畅行安……

今年以来,我市精准施策,在治理交通违法、提升通行效率、增强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平安畅通的交通环境令人耳目一新。

警力下沉 高效管控路面

8月25日上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民警在辖区内开展无牌电动自行车“清零行动”,经过前期努力,已经难觅无牌电动自行车的踪迹。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成为市民出行代步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是城市交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营造更加安全、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自8月8日起,我市开展无牌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市公安交警部门全员出击,逐一排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同时深入社区、小区、单位内部,为符合条件的无牌电动车现场挂牌。“行动开展以来,治理效果明显。”交警直属一大队民警王彬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挂牌后更加方便监管,群众出行也更加遵规守纪。”

城市文明,交通先行。在积极做好电动自行车挂牌工作外,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全面推行“千警上路”网格勤务,以道路及以内的村庄(小区)、校园、单位等为基本单元,建成88个网格,集中力量整治交通乱象,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今年以来,德州交警共劝导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3万余起。

综合施策 文明出行成习惯

8月27日早上8点,在德城区湖滨大道水电十三局宿舍东西区之间的斑马线前,来往车辆自觉为几位行人让行。“原来都是人让车,现在车让人的越来越多了。”市民邱女士表示。

小小斑马线,一头连着文明,一头连着安全。今年以来,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加大现场查纠力度,严厉治理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交通违法行为。在主城区启用不礼让行人违法抓拍设备10处,一旦发现违法行为,除了依法处罚外,还加大曝光力度。“让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真正慢得下、停得住,最终将制度的外在约束内化为全社会的文明习惯,推动‘要我礼让’向‘我要礼让’转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杨红省介绍。

一顶顶安全头盔成了市民骑乘摩托车、电动车出行的标配。市公安交警部门“向科技要警力”,研发文明出行劝导系统,一旦发现未佩戴头盔上路的,交警现场批评教育的同时将违法行为人信息录入系统,累计3次以上依法处罚。试点启动“征途计划”,筛选出数十个人像点位重点路口,实时抓拍不戴头盔交通违法行为,并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违法提醒,督促违法行为人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罚。

据统计,今年8月份,我市安全头盔佩戴率82%,居全省第二位。

优化交通组织 提升通行效率

“城市治堵,停车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小区附近就设了临时停车位,既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夜间停放,又保障了白天的交通。”家住德城区南源丽都小区的董婧对于家门口的停车状况越来越满意。

停车位供给不足,是导致停车难高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市公安交警部门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按照一路一方案、一区一规划的要求,应划尽划停车位。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6000余个。同时加大巡查治理力度,设置严管路段,切实解决私占公共停车位、“僵尸车”等难题,及时治理违停现象,引导车主文明规范停车。

随着创城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公安交警部门在加大日常整治力度的同时,科学组织交通,聚焦城市交通拥堵突出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全城信号优化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实现“9横7纵”16条道路、169处交叉口的“绿波”通行,路口排队长度平均减少17.36%,交通延误平均下降10.54%,行程时间较优化前平均降低36.03%,停车次数较优化前平均下降61.81%。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德州公安交警倡议:文明交通没有旁观者,守法出行,文明参与交通,警民携手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马乐 摄影 | 刘振兴 通讯员 | 肖华荣

编辑 | 尹晓燕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