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临邑实施“六大工程”,打造绿色高质高效粮食生产体系

10月11日,临邑县举行“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新闻发布会,邀请临邑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鑫、翟家镇党委书记张万里、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孙景茂、种粮大户段希林出席发布会,介绍临邑县“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主要举措。

临邑县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工程,分区域、分步骤实施“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工作。

今年以来,临邑县健全体制机制、夯实管理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绿色高质高效粮食生产体系,1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建设取得开季红。翟家镇“吨半粮”核心区更是取得了亩产高达839.2公斤的好成绩,刷新德州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高标准农田夯实产能基础保障。自2019年以来,临邑县连续四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3.94亿元,受益面积23.9万亩。今年投资1.8915亿元,建设9.7万亩。截至目前,已累计修建道路134公里、沟渠边坡衬砌55公里、河道清淤142公里、修建桥闸98座、植树3万余株,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

耕地地力提升筑牢增产肥力根基。临邑围绕抢收、抢种的中心任务,邀请省、市农业技术专家举行“‘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培训会议”,组建农技服务指导微信群,实现远程诊断,在线指导;组织农业技术专家通过下田、到场等方式,开展现场指导;大力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采集土壤样品240个,通过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制定发布小麦施肥配方5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达到了100%;积极推广玉米秸秆精细化还田技术模式,推广利用率达到了100%。

现代种业提升保障良种有效供给。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临邑县12个乡镇(街道)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了2万亩高标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以提升种子质量,保障良种供给。依托临邑富民家庭农场和临邑县秋华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分别在核心区德平镇和翟家镇各设立了500亩“吨半粮”高产多抗品种筛选示范区,筛选适宜临邑县栽培的优质品种。

集成推广强化增产技术支撑。核心区落实了“六统一”技术,制定了《小麦“一喷三防”项目实施方案》,列支790万元,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项目,临邑县83万亩小麦实现全覆盖,有效促进了苗情转化。

临邑县启动了“2022年度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投资450万元,在全县10个乡镇重点打造20个攻关区和5个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10万亩以上粮食增收增效。

临邑发挥“党建联合体+党支部+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势,核心区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41家,其中种粮大户309个,家庭农场145个、合作社87家。土地托管、半托管面积7.8万亩,占核心区面积78%。

现代农机装备提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高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广新机具新技术,让农机“用得好、有效益”;以机收减损大比武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深入开展。

科技服务网络提升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应用。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张吉旺院长、石玉教授作为“吨半粮”创建工作技术指导专家,与山东农科院共建产业研究院;与山东农发集团合作,成立山东粮业德州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产研现代农业研究院共建“吨半粮”建设实验站,为“吨半粮”核心区引入高端智力支撑。

此外,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市农科院等专家指导“科技壮苗”工作,先后为200余名支部书记、示范主体进行专题培训,成立12个技术指导小组,分区域、分环节、分苗情开展技术服务。

临邑投资1500万元,与北京爱科农有限公司合作,高标准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吨半粮”创建服务平台,引入智慧农业展示、大数据应用、产业商业运营等新业态,构建集精品生产、服务城乡、生态示范等于一体的数字农业智慧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