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苑衍刚批示德报任立松事迹: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汇聚强市建设力量

11月30日,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苑衍刚对德报记者任立松事迹作出批示,并向立松同志亲属致以问候。

批示指出,任立松同志对党忠诚、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事争一流,不愧是党和人民信赖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是全市共产党员的榜样。

批示强调,任立松同志事迹感人,要大力挖掘、提炼、总结,做好发布、报道、举荐等工作,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汇聚强市建设力量。要关爱照顾他的家庭和亲人,解决实际困难,传递党的温暖。

任立松是德州日报社全媒采集中心时政要闻部原副主任。今年8月4日,参加完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交上稿子,越来越频繁、严重的腹部疼痛迫使他前去医院就诊。晴天霹雳!年仅36岁的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11月15日19点,任立松因病离世。

任立松2011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同年考入德报。11年党报生涯,任立松以笔为犁,在新闻沃土上深深耕耘。

△今年3月,在禹城疫情防控一线,任立松(前排左四)倡议成立德州战疫媒体采访团临时党支部

2011年10月,60岁的袁女士骑车买菜回家途中摔伤昏迷,路过的德州市民纷纷伸出援手。任立松发现新闻线索后,连夜采访、撰写稿件。《德州不缺好心路人》见报后引发强烈反响。时任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对报道作出批示:“要把我们德州人的文明公德弘扬光大,向所有的好心路人致敬!”

2014年,他主动投身新媒体产品创作,推出了多条政务新闻解读类作品。时任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批示道:“充分运用新媒体方式,使枯燥的政务信息变成大众喜闻乐见。”

△任立松(右二)和媒体同行现场拍摄消杀工作

2016年11月,德州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1周年之际,德报策划推出重磅报道,任务布置给了任立松。他历时两个月,十几次深入一线采访,查阅几十万字资料,几乎是每天都在思考、采写、修改,推倒重写就多达10余次。终于,一篇8000字的长篇综述《谱写协同发展新华章》见诸报端,一经推出即在全市上下引发热烈反响。

2020年,任立松开始负责市委主要领导的时政报道。他善学习、肯钻研、能吃苦,迅速适应了工作。他不满足于一般会议报道,用心从会议、活动中发掘新闻,采写的《德州:产粮大市再探高产“粮策”》《德州:一线呼声就是决策“哨声”》等重点稿件广获好评。他发力评论写作,撰写的《“被低估”更需要高调干事》《“书记抓粮”尽锐夺胜“吨半粮”》《警惕变了味的公函》等评论,树旗定向、激昂有力。

入职11年,任立松有32件作品分别获评山东新闻奖、山东省市地报新闻奖等。今年德报有7件作品获山东新闻奖,其中3件是任立松的作品。他个人先后获得德州十大杰出青年、德州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当选山东青联委员。

全文阅读》》》

焚膏继晷 青春尽献党的新闻事业

——追记德州日报社时政要闻部原副主任任立松

2022年11月15日19点,任立松终于“下班”了,在一个他很少能如此早下班的时间。带着对新闻事业的无限挚爱,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此时,德州日报社办公室里的灯火依旧通明,他的电脑、采访本和办公桌边的行军床还在静静地等待着它们的主人……

任立松,德州日报社全媒采集中心时政要闻部原副主任。8月4日,参加完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交上稿子,越来越频繁、严重的腹部疼痛迫使他前去医院就诊。晴天霹雳!年仅36岁的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虽经3个多月的积极治疗和顽强抗争,任立松还是走了,任凭亲人、同事撕心裂肺地挽留和不舍。

“我这一生没什么遗憾,就是当记者没当够啊!”弥留之际,任立松流着热泪说。

36岁的人生,何其短暂,何其匆匆,但任立松只争朝夕、星夜兼程地勤勉耕耘和持续奋斗,让自己短暂的生命,因拼搏而壮丽璀璨。

如虎!急难险重冲锋在前,紧要关头见忠勇

1986年10月29日,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北常屯村,一对双胞胎男孩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给他们分别取名立松、立柏,期望他们如松柏一样不惧风雪、傲然挺立。

任立松没让父母失望,他坚韧、笃定,成为同事公认的“攻坚能手”,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他肯定是第一批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任立松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访核酸检测人员

“任立松太能拼了!”德州禹城市委宣传部赵帅眼里含着泪,“驻扎在禹城疫情防控一线15天,我没见过他有一次正点吃饭。”

今年3月10日,禹城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任立松主动请缨,深入防控一线采访。

“关键时刻就是要看出来、站出来、豁出来!”一到禹城市,任立松就倡议几家媒体成立德州战疫媒体采访团临时党支部,并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临时党支部书记。

在环境消杀现场、核酸检测现场,在医院、隔离区,他把镜头、笔触对准医务人员、疾控尖兵、隔离人员,深情呈现真实感人的战疫场景。

15天,50条融媒体作品!任立松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融媒体作品《致敬疫情下的守夜人》《嘘!这是一条无声的视频,让他们多休息会儿》《禹城最高礼遇送别英雄》等全网点击量超过了700万。

△今年7月1日,任立松光荣地被德州市委组织部授予“疫情防控”榜样称号

“任立松,抗疫精神的记录传播者!”今年7月1日,在德州市“七一”榜样专题党课暨“百名榜样”发布仪式上,他光荣地被市委组织部授予“疫情防控榜样”称号。

“非常时期,他发挥了党媒弘扬主旋律、传递权威信息、引导社会情绪、激发战疫力量、讲好德州战疫故事的重要作用。”主办方这样的评价,任立松当之无愧。

11年党报生涯,任立松以笔为犁,在新闻沃土上深深耕耘。2014年,他深入宁津县时集镇杨西川村蹲点,连续发表3篇深度报道,推动县乡建成新的村卫生室,解决村民就医难题。2018年,他和同事一起,发表新媒体作品《武城菜农150多吨白萝卜、菠菜滞销》,仅用一天时间,就帮菜农卖光了所有滞销菜。

如松!扎根生活沃土,身献新闻事业,每一个年轮都刻下出色出彩的印记

“确诊后,立松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手头的稿子和未完成的采访任务。”德报全媒采集中心主任杨德林说,就在任立松去世前一周,有通讯员联系采访事宜,他还积极协调同事对接。

任立松2011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同年考入德报。任立松嗜书如命、底蕴丰厚,又扎实践行“四力”,他的文章深、新、活、透,很快在德报年轻记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骨干。

△2013年,任立松(后排左二)和德周刊编辑部的同事在一起

2011年10月13日,佛山“小悦悦事件”震惊网络。3天后的德州,60岁的袁女士骑车买菜回家途中摔伤昏迷,路过的德州市民纷纷伸出援手。

任立松发现新闻线索后,连夜采访、撰写稿件。《德州不缺好心路人》见报后引发强烈反响。时任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对报道作出批示:“要把我们德州人的文明公德弘扬光大,向所有的好心路人致敬!”

趁热打铁,任立松策划“大道之行,在德之州”德州最美平凡人评选活动,和同事一起推出了德州好人系列报道,弘扬了文明新风尚。

△2015年,德州日报首批新媒体编辑合影,左二为任立松

2016年11月,德州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1周年之际,德报策划推出重磅报道,任务布置给了任立松。

“这个稿子,立松下了苦功夫。”德报纸媒出版中心主任尹滨回忆道。他历时两个月,十几次深入一线采访,查阅几十万字资料,几乎是每天都在思考、采写、修改,推倒重写就多达10余次。终于,一篇8000字的长篇综述《谱写协同发展新华章》见诸报端,一经推出即在全市上下引发热烈反响。

2014年,他主动投身新媒体产品创作,推出了多条政务新闻解读类作品。时任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批示道:“充分运用新媒体方式,使枯燥的政务信息变成大众喜闻乐见。”

2020年,任立松开始负责市委主要领导的时政报道。他善学习、肯钻研、能吃苦,迅速适应了工作。

△2018年,《德州日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任立松作为青年记者代表发言,并和同事一起(下图左二)接受老报人赠送的采访本和钢笔

他不满足于一般会议报道,用心从会议、活动中发掘新闻,采写的《德州:产粮大市再探高产“粮策”》《德州:一线呼声就是决策“哨声”》等重点稿件广获好评。

他发力评论写作,利用业余时间读原著、学理论,案头的有关书籍两尺多高,《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党报党刊铺满了桌子。撰写的《“被低估”更需要高调干事》《“书记抓粮”尽锐夺胜“吨半粮”》《警惕变了味的公函》等评论,树旗定向、激昂有力。

△2015年,任立松被评为德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任立松”成了好作品的标配和保证,入职11年,他的32件作品分别获评山东新闻奖、山东省市地报新闻奖等。今年德报有7件作品获山东新闻奖,其中3件是任立松的作品。他个人先后获得德州十大杰出青年、德州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当选山东青联委员。

“一开始负责社论、评论员文章的撰写时,立松往往凌晨两三点才交稿。但仔细看他的评论,领会市委精神特别准确,逻辑和思路特别清楚,语言洗练富有个性,文气顺畅通达,基本不用改动,令人特别放心。”德州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同江评价说。

△2014年,任立松(左一)深入宁津县基层一线采访

“立松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绝不是偶然。”多次和任立松一起采访的大众日报驻德州记者站站长张海峰说,“立松,就和他的名字一样,与人交往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恪守党报记者的严格要求和高尚的职业操守。”

说起任立松,德报记者尹晓燕多次落泪:“没有松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可能不会成长得这么快。”

轮岗见习时,尹晓燕总能得到比她早一年进入报社的任立松的点拨、帮助。在他的指导下,尹晓燕写出了首篇重头稿件《供热“孤岛”取暖之困》,并获山东省市地报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

正是因为这种热心肠,任立松被很多德报同龄人亲切地称为“松老师”。

任立松身边的同事都知道,他干起工作来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经常加班加点赶写稿件,一张行军床、一桶方便面、一个通宵,一年总有那么三四十次。

他曾经的舍友王恩慧至今清晰地记得,2012年的一个大雪之夜,加班到凌晨1点的任立松回到宿舍刚躺下不久,被窝还没暖热,忽然一骨碌爬起来,“哎呀!灵感来了!”他急火火开灯起床,裹上两层羽绒服,踩着没过脚面的积雪,小跑着奔向办公室……

有人问他:“这样做究竟累不累?值不值?”任立松坚定地回答:“累,有时候感觉特别特别累。但每当一篇稿子得到认可好评,疲倦总能一扫而光,而且幸福得冒泡。”

△今年8月15日,德报在单位的全体同仁为赴北京治疗的任立松“壮行”

患病后,任立松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叮嘱家人,把多年购买的200多本新闻业务书分类打包,准备捐赠给德报职工书屋。

而这200多本书的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批注和心得。

任立松的病情牵动着每一位德报人的心。报社党委三次专题研究,主要领导赶赴解放军总医院联系入院治疗等事宜,成立了帮扶小组,建立了“亲情后援团”微信群,全过程协调解决治疗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8月15日上午,德报全体同志为赴北京治疗的任立松“壮行”:立松,全体报社同仁期盼“战士”尽早归队。

9月2日,德报全体员工为任立松踊跃捐款,150多人的单位,30分钟捐款20.44万元。

11月13日,德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豪受宣传部主要领导委托,在德报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前往医院探望。任立松失血的脸上眼睛依旧清澈、明亮。他说:“咱报社昨天记者节的活动搞得真好!我想早日归队啊!”

如水!心怀未及时诉说的深爱,他是亲人永远的骄傲

确诊当天,任立松对好友说:“如果我这次挺不过去,你一定和她娘俩多走动……”话到一半,两行热泪潸然而下。

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他的心里有着太多的遗憾和亏欠。

从德州到威县车程只有不到两个小时,但任立松因工作忙,每年回不了几次家。每次回老家时,他总是带着工作。“好多次我起夜,都看他还在客厅写稿。去年清明节的时候,他写稿到半夜,突然摔倒,后脑勺摔了个3厘米的口子,血止不住地往外流!”任立松的父亲任兴锋心疼地说。这事,任立松回单位只字未提。

平日里,任立松常常加班加点,很多时候回到家时,妻女早已睡下。周末、假期又经常在采访和赶稿中度过,很少有完整的时间陪伴家人。

5岁的女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爸爸你快回家吧!”

△任立松一家三口

去年初,任立松答应陪女儿去齐河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游玩,可几次都因工作繁忙“爽约”。面对嘟着小嘴不高兴的女儿,任立松连连赔笑:“下回一定排除万难!”直到去年10月,女儿的心愿才得以实现。

任立松微信朋友圈的封面图,是妻子与女儿一起玩耍的场景。那是今年春天,在德州减河湿地公园,他为母女俩拍下的一张照片。不曾想,这竟是一家三口最后一次“出游”。

说起这事,妻子姜小艳哽咽着说:“结婚这么多年,他陪我们的时间加起来也没仨月。周末让他陪陪孩子,他总说有工作;早就让他去查体,他说有空再说……”话未说完,早已泣不成声。

△任立松和女儿在一起

躺在病榻上的任立松,回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对妻子说:“那是我今年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这天,他修改了微信签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住院期间,任立松给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讲述了自己和妻子的故事,给孩子讲了很多人生道理,承诺孩子自己一定好起来,陪她慢慢长大。可是,这一次,他彻底“爽约”了!

如峰!耸立天地间,无语但长存,斯人已逝,精神永在

任立松走了,德报新媒体发布有关消息后,报道一时刷爆朋友圈,很多人肝肠寸断、扼腕叹息。

任立松的大学老师、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马廷魁难以置信:“立松优秀而坚强,当校园记者、办内部刊物,他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昨天。怎么会走了?!”

“因为策划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7周年相关报道,5月19日我们加了微信,7月还在帮我介绍相关通讯员。因为疫情,今年两次策划去德州采访都未能成行……看到报道后才知道您已经不在了,虽然未曾见过面,但是您的爱岗敬业、勤奋刻苦、善解人意、青春容颜,将永驻我们心间!”北京日报记者韩梅说。

任立松生前曾担任志愿者的德州河北商会,以“冀德同悲”为题追思“德州冀商的好兄弟任立松”。德州河北商会副秘书长李震流着泪说:“商会取得诸多成绩,离不开立松的辛苦付出。他是河北老乡永远的骄傲,是德州河北商会永远的家人。”

任立松生前的同事,在悲痛中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深夜,左边屏幕是word文档,右边屏幕是你的照片,题目里‘追记’二字让我恍惚,几度打开你的微信对话框,多想问问松老师,这句话怎么写才更好啊?一如从前那样……”“我们初进报社时,工位间隔着张窄窄的木板,哒哒哒的键盘声总是从白天响到深夜,偶一探身,便见你又买来一箱书,你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今天,我们之间隔着天地,你辞行万里,阴阳难见!松松,愿天堂无病痛,一路走好!”

在德报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更多素不相识的网友的留言,让人泪目。“读罢立松的故事,我这七旬老人不由泪流满面。痛惜!多么好的年轻人啊!唯望他在天堂安好,没有病痛。”网友“敏子(邹奎敏)”说。“立松忠于工作,燃尽自我,把事业放在生命前头,精诚所至,是我们所有年轻人学习的楷模。”网友“风清”说。

“他敬业,专业!他是榜样,是楷模!这么多年,他始终自我加压,加班加点——现在,你终于可以歇歇了!永远怀念你,我的兄弟!”市公安局宣传处副处长李杰在微信朋友圈深情哀悼。

“一字一句读完立松的故事,让人心疼,让人泪目。愿逝者安息,愿家人早日走出伤痛,愿孩子茁壮成长。”远在济南的大众日报记者娄和军,特意委托德报同志,向任立松家属转交1000元。

“立松坚守新闻理想,执着专业信仰,刻苦钻研、勇于开拓,他是服从大局、勇于担当的榜样,是业务精通、事争一流的榜样,是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榜样。”德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赵红卫说,“立松展现了德报精神,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照顾好他的家人,继续爱着我们共同的事业和追求,替他完成未竟的心愿和梦想。”

立松,你放心地走吧!我们将永远记得你,怀念你!


德州日报融媒体出品
记者|朱代军 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