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德州恒丰集团2022年营收达116.7亿元:握指成拳 逆势突围效益增

1月19日,德州恒丰集团厂区内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领福利、挂灯笼,幸福挂在每一位员工脸上。

“我们发了花生油、小米、面粉、牛奶,多得拿不了。”提着沉甸甸的年货,恒丰集团得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细纱车间落纱工冯飞高兴得合不拢嘴。

“去年大家都不容易、公司也不容易,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和挑战,企业营收达116.7亿元,市里主要领导同志专程赶来走访慰问、送贺信,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细纱车间落纱工孙丽霞满脸自豪。

“不容易”3个字道出了所有员工的共同心声。受全球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纺织行业需求降低、供应链不稳,恒丰集团秘书长李颖颖表示这样的“寒冬”前所未有:2022年,企业积压的库存最多达到1.9万吨,是企业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位;营销人员不顾困难险阻,80%的时间在各地跑市场、抢订单;库存压力大,生产线却不能停,40多家理事单位、2万余名员工,一旦停工将进入恶性循环。

“既然没有退路,那就握指成拳,共渡难关!”恒丰集团党委书记王思社的话语简单却掷地有声。

虽然受成本上涨、用工紧张、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纺织产业在省内发展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但省内是恒丰纺织产业发展的根基,在市场、客户、研发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针对这一现状,恒丰集团决定发挥总部经济优势,变理事单位分头采购为集中采购,市场订单共促共享,将更多的利润空间留给各个公司。同时,德州总部作为销售主力,进行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品种结构调整等,提高销售收入。企业统筹规划发展布局,充分发挥东西部各自地区优势,将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企业打造成生产加工基地,将总部打造成科研创新基地,统筹兼顾,实现恒丰集团整体快速发展。

提升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仅为第一步,提升研发实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样关键。恒丰集团整合多方研发力量成立了科创中心,引进泰山学者韩光亭、西南大学张同华等教授和团队,全力增强研发实力;创办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活动。2022年,集团研发出400多款绿色、抗菌的功能性纱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集团所有职工干劲十足、信心十足。今年我们将通过优化各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整合集团资源,使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高效运转,争取营业收入再增长10%以上。”王思社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张志宁 姜伟  通讯员 | 王书胜 陈兴君
编辑、审核 | 张志宁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