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丨德州: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5月19日,我市召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乡村组织振兴专场。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三级调研员李强,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刘保卫,市乡村建设中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科副科长岳培蕾,齐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组织工委书记张金楠出席发布会,介绍全市乡村组织振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坚持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抓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农村干部队伍持续向好、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提升,乡村组织振兴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今年,市委组织部继续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核心任务,以“全面规范”年行动为主线,以完善党建跨村联建机制打造幸福家园为抓手,扎实推进四个专项行动。

△全市“创优”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

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全域攻坚行动

今年1月份,省委组织部将德州列为全省村党组织“跨村联建”重点跟踪指导地区。市委组织部系统梳理前期工作,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并印发《关于深化“跨村联建幸福家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化党建跨村联建、打造幸福家园。一是推动组织联建赋能提质。细化联合党委“五项职责”运行流程,制定“跨村联建”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做实党员联培、人才联育、活动联办、要事联商、工作联推“五联”机制。二是推动治理服务联动增效。实施“五个共建”,跨村共建村民议事厅、矛盾调解室、道德评议庭、新风公益基金、纪检监察站;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建设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CBD”,推进党组织“领办+”行动,通过党组织领办幸福食堂、“四点半”课堂等公益事业,点亮“服务365、天天我都在”党建品牌。三是推动产业联兴强村共富。通过县乡统筹建、村村联合建等方式,培育强村共富公司,将各村闲置资金或固定资产等折价入股,明确股权和收益分配机制,承揽劳务服务、物业管理、小额工程建设等项目;建设“共富工坊”,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等创办工坊,发展来料加工、简易加工等增收项目,实现联建村共营共享、抱团发展。

△平原县王庙镇张官店区域党建联合体党群服务中心

△齐河仁里集镇大田村“红齐”幸福食堂,老人正在就餐

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共富”集体经济倍增行动

以转变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持续拓展深化“三类地”开发利用、国企托管等发展路径,强化政策集成和扶持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三类地”开发利用。农用地方面,抓好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质扩面,推进全程托管、半程托管、社会化服务等规模化经营,集中经营农用地增加26.7万亩。闲散废弃地方面,推广边角经济、庭院经济等模式,今年新清理闲散废弃地9990.17亩,新盘活利用1.8万亩。“飞地”方面,建立闲散地清理与“飞地”抱团衔接联动机制,回收、清理、使用同步规划推进,兴建“飞地”产业园14个,村集体节余指标预计收益1.5亿元。二是深化“国企托管”试点。推动各县市区成立国有集体资产运营公司,组织村改社区、部分集体资产体量大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以闲置资金、经营性资产入股,由国有平台实施专业化运营管理,每年按固定比例向村级返还收益,实现重点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已有546个重点村进行资产托管,预计收益8000余万元。三是开展薄弱村集中攻坚。倒排集体经济薄弱村,以各级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派驻帮扶的1000多个村为重点,整合中央财政扶持资金等优先投入,力争今年集体收入增长50%、两年实现翻番。遴选100个左右集体经济示范村,开展“百局联百村、百企帮百村”集中帮扶,在全市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临邑县朱家胡同村开展阳光报告会

△齐河县刘桥镇邢庄村召开阳光报告会

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提升行动

加强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健全农村带头人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抓实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提升,推动干事创业。一是抓监督。加强“一肩挑”后的村干部监督管理,聚焦管权、管钱、管人和织密监督网络4个方面,研究制定阳光报告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质化运行等7项制度,扎紧村级治理制度“笼子”。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公开承诺和个人述评、季度点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一诺四评”活动,抓实岗位目标管理。二是抓培育。实施“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雁阵工程,着力抓好村党组织、基层治理、产业振兴3支带头人队伍建设,全面铺开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落实导师帮带机制,以老带新、以强帮弱,整体建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深入实施“归雁工程”,精准开展在外人才回请,对热心村级事务、作用发挥突出的,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三是抓培训。完善市级示范培训、县乡全员轮训、部门业务辅导、现场体悟实训“四位一体”教育培训体系,分批遴选“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外出集训、体悟实训、挂职锻炼。开展“一月一试、一季一赛”活动,以县市区为单位,每月开展党务知识测试,每季度组织开展擂台比武,培育创优争先浓厚氛围。

△全市“强基”村党组织书记专题研讨班

开展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结合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工作要求,谋划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力争通过专项整治,解决一批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实现基本队伍有力提升、基本制度有效落实、基础工作有序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明显提升。一是加强整体规划。聚焦基础性、底线性问题,梳理出9个方面43个“有没有”问题清单,制发《全市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步骤、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县(市、区)抽调纪检、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熟悉农村党建情况的人员成立督导组,科级干部担任督导组组长,每组重点盯靠1个乡镇(街道)。二是深入排查整改。实施“一查三改”,同步推进村级自查自改、镇街建档整改、县级督导促改、市级调度检查,切实把问题查深、挖透、改实。坚持点面结合,既见人、见事、见支部,解决点上具体问题,又全面覆盖、全面推进,确保面上整体提升。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深入查找分析问题根源,健全完善常态化学习培训、督导检查、教育警示、问题发现预警、帮扶指导、信息化监督等6项长效机制,着力从制度机制层面解决突出问题。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市委组织部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组织振兴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答记者问

深化“三类地”开发利用是我市发展乡村产业、促进集体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去年8月以来,我市启动实施农村“三类地”开发利用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加大日常调度督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联合社增加971家,入社耕地达173万亩,社均391亩,308个行政村实现整村入社,农用地规模经营的层次和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动态摸排各类闲散废弃地11万亩,清理闲散废弃地8.7万亩,盘活利用闲散废弃地6.7万亩,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宽。重点在推进“飞地”抱团发展上攻坚突破,对于农村闲散宅基地,符合“增减挂钩”立项条件且复垦后能做到成方连片、与大田相连的,按照增减挂钩程序进行立项、实施、验收和节余指标使用。按照“飞地”经营模式,把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集中到发展潜力大、投资效益好的区域建设“飞地”产业园,村级土地指标折价入股,通过“委托经营+股金收益”,推动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兴建“飞地”产业园14个,列入“飞地”经济的增减挂钩项目62个,立项面积3155亩,涉及154个村,形成村集体“飞地”面积615亩,村集体节余指标预计收益1.52亿元,有力保障了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低效资源变增收活水,实现了集体强。通过实施“三类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实现了“土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特别是通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与企业共建“飞地”产业园,实现了村集体固定分红、收入持续稳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收路径。

二是“三类地”让“一地生三金”,实现了村民富。“三类地”开发利用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同时,让农民变股民、成工人,实现了流转土地获租金、村民入股获股金、劳动收益获薪金的“一地生三金”收益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三是废弃地变宝地,实现了人居优。“三类地”开发利用,尤其是对村居闲散地的综合整治,小挂钩的实施,将拆除的残垣断壁进行复垦、绿化,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空心村”变“幸福村”,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市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面具体有哪些措施?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效方式,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加强服务,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经营高效、监督民主、管理科学的良好运行机制,实现了集体资金公开化、资产管理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有力夯实了基层基础,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

一、聚焦长效机制,织密制度笼子。2022年我市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突出问题注重从制度机制层面解决。就群众广泛关注的财务公开问题,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目录>落地落实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将《村务公开目录》落到实处,保障村民权益。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庆云县制定《庆云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合同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陵城区健全完善《陵城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等,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上,初步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为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我们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5部门印发《德州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办法》,从“三资”管理、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农村审计监督、债权债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多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前清后乱”。

二、聚焦财务管理,强化规范监督。一是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在全市推行农村集体资金非现金支付,建立健全审核审批实时在线、各个环节留痕记录、数据影像随时可查、资金支付网银转账的财务监管体系,规范服务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二是深化财务公开。指导各县市区按照《村务公开目录》相关要求进行财务公开,并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三是强化民主监管,推进“小微权力”制度建设,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体“三资”管理,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是加强合同管理。通过“三资”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各县市区依法清理合同、规范合同,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截至目前,全市832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清查整改合同2213份。

三、聚焦产权交易,以服务促提升。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以“六有”为标准,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开展信息发布、交易鉴证、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产权交易服务。为更好统筹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与运营工作,2021年8月揭牌成立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德州市管理中心,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迅速发展、业务办理实现质的飞跃。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搭建起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133个乡镇建立了乡镇交易站、8334个村配备了村级信息员,市县镇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引导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等入场交易,全市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量为1.6万余宗、金额15.48亿元;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622宗、43.83亿元;股权质押贷款办理511宗、2.01亿元。着力推进场外无交易、网上全公开,从根本上规范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交易行为。

下一步,市乡村建设中心将继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紧盯“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债权债务管控、工程项目管理、集体经济审计”等五个关键环节,切实整治农村集体资产流失行为,为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齐河县在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今年以来,齐河县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力量、资金、职能下沉,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坚持区域联动,做实农村党建联合体。以深化“跨村联建幸福家园”建设为抓手,成立112个实体型党总支,构建“乡镇(街道)党(工)委—联合体党委(党总支)—村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健全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机制,出台《齐河县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规范化管理办法》《齐河县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等“1+N”制度体系,完善“一办五员三队伍”组织架构,选聘274名基层治理专岗参与跨村联建,每个联合体配备专兼职人员达到12人以上,高效衔接镇村工作。在全市党建联合体推进会议上,县委书记孙修炜同志作典型发言。

二是坚持分类管理,标本兼治建强支部。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精准排查“强基”村52个、“创优”村546个、“示范”村418个,对“强基”村,聚力强基固本,精准整治,推动晋位升级;对“创优”村,聚焦农村党建基本要素全面发力,力争跨入先进行列;对“示范”村,着眼示范引领,推动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比学赶超。配套建立“四个一”整治机制,选派195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促进难点变亮点、后进变先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三是坚持头雁领航,深化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任职形式、履职行为、补贴待遇、教育培训、考核约束“五个专业化”机制,确保农村党组织书记岗位有履职要求、在职有合理待遇、干好有荣誉地位、退职有基本保障。健全“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制定关心关爱十条措施,建立“一排底线”考核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头雁”队伍。通过“村村到”方式,县乡村联动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头雁论坛”,形成起跑冲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是坚持发展为要,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依托联合体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平台作用,统筹推进“三类地”开发利用,引导支部领办合作社831个,带动耕地入社11.4万亩,盘活利用闲散地7529亩,因地制宜发展光伏、绿化苗木、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村级“造血”功能不断提高。以党建联合体为基础,进一步探索联村共建、联镇共建、联产共建、联企共建4种模式,推动乡村发展跨区域联合、跨产业结合。创新“一村一店”乡村赋能模式,以村级党组织为纽带,依托区域公用品牌“黄河味道”电商平台,全覆盖开通村级网店,带动全域增收。2022年,全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今年一季度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同期翻倍提升。

五是坚持需求导向,擦亮党建品牌。聚焦农村社区物业服务缺失,试点支部领办红色物业3家,让群众“安居”又“安心”;聚焦农村劳动力就业,推进党组织领办劳务合作社161家,打造共富工坊65处,推动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气象;聚焦社会民生底线,建立服务保障弱势群体“十项机制”,兜牢民生基本保障;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创新“三种模式”,推进党组织领办“红齐”幸福食堂65家,日均服务老年人2400余人次,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显著提升。实施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行动,开展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十进”、村级活动场所“十有”“双十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省级党建综合阵地,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凝聚党员群众的“红色堡垒”。

下一步,齐河县将牢固树立“用最好的资源做党建、用最强的力量抓党建”的理念,进一步织密组织体系、建强骨干力量、发挥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服务365、天天我都在”党建品牌,奋力开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局面。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王子梁辰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