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培勇:我的父亲




我 的 父 亲

李培勇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与母爱的温柔细腻相比,父爱通常更加深沉内敛,就像一座山峰,坚定而沉稳地矗立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形容父爱是“如山”一般的存在吧。

去年春天,我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说父亲要建个养花的大棚,70多岁的人了还尽胡折腾,让我抽空回去劝劝他。



下班后,我回到了距县城3公里的老家。天还没黑,父亲正在一片废弃的猪圈旁忙碌着,见我来了,用袖子擦了下满脸的汗水,停下手中的活,说要把这些猪圈拆除,建个花棚,边说边描绘他的宏伟蓝图。

父亲中等身材,又偏瘦一些,古铜色的脸颊,一双特别有神的眼睛透着刚毅的目光。他浑身总是有着一股使不完的劲儿。走路时,总是上身前倾,脚掌前部着地,步子又轻又快,年轻人也跟不上。若不是额头上趴着那几条蚯蚓般的皱纹,真难看出这是70多岁的人。

在母亲眼里,父亲就是个爱折腾的人。做过豆腐,开过粉坊,养过猪羊,搞过运输,贩卖水果,承包苗圃……从年轻到老也不知干过多少行业了。我认为父亲爱折腾也是事出有因,这一切还不都是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吗?

我们家有兄弟四人,都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个男孩子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龄”,又都在上学,家里劳动力少,每年生产队分的粮食都不够半年的口粮。当父母的,总不能看着孩子们挨饿吧,父亲觉得做豆腐是个很好的行业,纵然豆腐挣不了几个钱,但那豆腐渣却是很有营养的食品啊。做豆腐是个极其辛苦的活儿。那个年代,没有电,也没有牲口,推磨子全凭双手握住一根长长的晃杆,两脚一前一后岔开,用力一推一拉磨子就转动一圈儿,这样周而复始地将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常常要磨到半夜。他天不亮就得起来熬浆、点卤、压豆腐。母亲在豆腐渣里加点葱花和食盐做成窝头,就成了可以填饱我们肚皮的美食了。

七十年代的农村,物质匮乏,经济条件都不好,生活十分拮据。但父亲总是想尽办法让我们能够吃饱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春天的时候,他经常带着我们去采榆钱儿,他敏捷地爬到高大的榆树上,给我们折下一串串满是榆钱的枝条,我们一边把榆钱捋到筐子里一边抓上一把往嘴里塞,香香甜甜的激活了口腔里所有的味蕾,简直就像吃饕餮大餐。夏天来了,他领着我们去河里学游泳,学抓鱼虾,每次下河回来总会带回来一些河蚌、鱼虾。母亲嫌鱼腥味大,都是父亲亲自下厨,把这些鱼虾做成美味给我们吃,说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增加点营养怎能行呢……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父亲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他总是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记得14岁那年,我和父亲去几公里外的县城买煤炭,每人推一辆独轮车,父亲车子上装了500斤,给我的车子上装了200斤。一开始我还能跟上他的步伐,时间长了渐渐落开了距离,路途中要跨过一条河,高高的河坝在我心中感觉难以逾越,父亲已经到达了坝顶,坐下来抽烟歇息,我在坝底望着父亲,心想他一定会下来帮我推上去的,可父亲只是在抽烟,我心里感觉挺难受,赌着气地往坝顶推,毕竟年龄小力气不足,爬到中间时纵然使尽全身力气车子也不能向上移动半步,如果不是双腿蹬紧车子可能就会倒退下去,在我就要支持不住的时候,忽然想起了泰山上的挑夫上山时走“之”字形,我马上往横方向推,然后再折回,虽然这样路程远了,可省下了不少力气,我终于推到了坝顶,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父亲赞许地看着我说:“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要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不要去依靠别人,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几个都养成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河筑坝全靠人工。每次有修河任务别人都怕受累不愿去,而父亲都会争着去,那样就能省下一个人的口粮,还多少得点儿补助费贴补家用。很多时候是去黄河筑坝、清沙。一去就是一个冬天,每天都是高强度地干十几个小时。一个工期下来,父亲往往是累得又黑又瘦,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母亲看后总是心疼得偷偷抹眼泪。父亲从来不抱怨吃苦受累,生活中更是非常乐观,他经常给我们讲岳飞精忠报国、赵子龙义薄云天等历史故事,还特别爱讲笑话,出工时大家都愿和他搭档,一边干活儿一边听他讲笑话,再苦再累的活也变得轻松了。

父亲60多岁的时候,在一家单位做门卫,每天打扫卫生,收发报纸,开关大门就成了他的工作。但他闲不下来,大院里还住着很多职工,看到谁家有困难了都会过去搭把手,修修车子,补补锅底,水管漏水等这些活儿他都会,谁家有事只要喊一声他都会去帮忙,大家对他也很尊敬,家里若是包个包子、水饺之类的都会给他送一份儿来。他和大家处得像一家人一样亲热。

后来,他感觉自己岁数有点大了,辞职回了老家。回家后便喜欢上了果树嫁接和花草栽培,把自家院子种得满满当当。值得称赞的是,他在一棵杏树上嫁接了桃树和李树,到了秋天,这棵杏树上就结出了桃子和李子;又在苹果树上嫁接了梨枝,到了秋天结出了甜甜的梨子。整个院子,既是百果园也是百花园。水果常年不断,鲜花四季盛开,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流连忘返。过年过节时,常领着我们参观他的花园和果园,他喜欢把厦子里和房间里摆上花,把挺宽敞的房间弄得十分局促,为此常招来母亲的强烈不满,这才使他产生了建造花棚的想法。

我没有听从母亲让我劝说父亲停止建造花棚的话,而是支持他的想法。帮他建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冬暖式花棚。现在棚里养满了花,每逢集日,他都将多余的花拉到市场上去卖,碰到熟人就送人一盆。听母亲说去年父亲还攒了不少钱呢。

父亲每天都早早起来侍弄他的花,浇水、施肥、分株,乐此不疲。我劝他不要累坏身子,他笑着说,这点活儿累不着,如今生活像鲜花甜果一样,只是觉得心里美,一点儿都不累!感受着他的幸福,顿觉之前围绕自己的那些鸡毛蒜皮一哄而散,代之而来的是云淡风轻的惬意。

在我的心中,父亲永远是那个勤劳、善良、乐观的人。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温馨而幸福的家庭,也为我们兄弟四人树立了榜样。我会永远铭记父亲的爱和教诲,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让这份爱和温暖永远延续。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