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书屋捐赠作家 · 刘洪忠:读书伴我成长


德州日报社“德报悦读”书屋建设得到了德州市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各级作协会员纷纷将自己著作捐赠给报社,在此向市作协及捐赠者表示感谢!




刘洪忠捐赠著作

《故乡情结》



作家简介

刘洪忠,出生于1973年1月,山东庆云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庆云县作家协会主席,庆云县政协委员。199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诗歌、散文、小小说均有涉猎,出版散文集《故乡情结》,与其他作家共同创作红色纪实文学《渤海女兵西征记》和《光荣庆云人——庆云县革命烈士追忆录》。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雪莲》《当代散文》《闪小说》《散文风》《德州日报》《鲁北文学》《德州晚报》《淄博晚报》等报刊。2012年参加山东省作协第19届作家培训班,2015年荣获“庆云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小说《神投手》入选山东省作家协会《2017年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8年10月参加鲁迅文学院基层作协负责人培训班,2018年12月荣获“德州文化之星”,2019年小小说《神投手》入选《英译中国小小说选集第三卷》,2020年小说《突围》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二等奖,2020年11月,小说《枣花》获德州市长河文艺奖。

读书伴我成长

中国人崇尚读书,古人早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足以看出中国古代对读书人的尊崇。我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那是一个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书籍也是奢侈品,小时候能拥有一本连环画就会让我如获至宝,那时虽然没有太多适合孩子们读的书,但是每天按时听评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每天一到广播书场栏目,我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听《杨家将》《岳飞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评书。我常常在刘兰芳、单田芳、袁阔成这些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绘声绘色的演绎中流连忘返,如醉如痴。

上学以后,初识唐诗宋词,便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的感觉,唐诗宋词朗朗上口的韵律和优美的意境常常让我难以释怀。我流连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风情;我沉思于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我忘情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闲情逸致;我伤感在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然洒脱。我对古诗词的热爱超乎寻常,那些年读过的唐诗宋词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诗人不同的诗风和鲜明的个性深深地感染着我。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忧患、李清照的婉约、辛弃疾的豪放,我陶醉在他们的作品里,时而欢乐,时而忧愁,时而激昂,时而叹息,那种欲说还休的感觉让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一样。

读中学时,朦胧诗方兴未艾,北岛、舒婷、顾城、汪国真等诗人清新、婉约的诗风让我情有独钟。那时候流行“抄书”,所谓“抄书”就是把读到的精美诗歌或文章的精彩片段抄写在笔记本上,反复研读欣赏。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同龄人大多有过相同的经历,“抄书”也成为70后特有的记忆。随着抄书热的不断升温,我也开始模仿着写一些现代诗歌,我想我的文学梦大概是在那个时候已经埋下了种子。

1991年我参军入伍以后,部队有阅览室和各种报刊杂志,有了读书的便利条件,我如鱼得水般在书海里畅游,部队的那段时间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也是我最充实的时候。我利用工作之余阅读了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一些国内外经典名篇,对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部队的时期也正是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部队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994年我立志要报考军校,仅有过硬的军事素质远远不够,要想成为合格的军校学员,必须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这个时候我才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意义。上中学时由于理科基础较差,而错失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我非常珍惜这次考军校的机会,幸好部队领导考虑到战士文化基础薄弱,专门成立了文化补习班,抽调专业的教员来辅导,还有专用教材,这个时候我知道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自己对着参考书一点点地啃,有不懂的问题向教员请教,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三个月的强化学习,我终于以合格的成绩进入军校学习。

在军校学习期间,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每天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敢再有丝毫的放松,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军校的图书馆成立我最爱去的地方,在校期间我阅读了《孙子兵法》《论语》《史记》《资治通鉴》《毛泽东传》《邓小平》等专著和名人传记,以史为鉴,了解他们成长的足迹,学习他们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社交艺术。

军校毕业以后,繁忙的工作之余又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鲁迅、茅盾 、老舍、 巴金、沈从文、陈忠实的作品我都爱不释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

2003年退役以后,为了生意奔波,一度没有时间读书,2006年生意稍有起色,此时网络风靡一时,空闲之余,总会打开电脑,在网上交流学习,发表原创作品。2008年我与朋友共同创办地方纯文学贴吧“庆云文苑”,庆云文苑以原创文学为主,吸引了庆云周边和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加入,会员达到2500多人,成为百度最活跃的原创文学贴吧之一。因为庆云文苑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先后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雪莲》《当代散文》《德州日报》《鲁北文学》《德州晚报》《淄博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几十万字,并且于2014年结集出版个人散文集《故乡情结》。2016年我被评为庆云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德州文化之星,2018年十月,我还有幸进入了每一个作家都梦寐以求的鲁迅文学院学习。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无不得益于读书,我曾经请教一些知名作家,为什么你们能够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力,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我来自读书,一切创作的动力和源泉都来自读书。如今我还是坚持阅读,自费订阅《文学报》《文艺报》《北京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小说选刊》《解放军文艺》等报刊杂志,每月定期参加庆云读书会活动。

人生的经历同样是一本书,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每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都是一部沉甸甸的无字之书,旅行让人视野开阔,读书让人不甘平庸。读书的人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人生,读书的人生,一定是有目标的人生、不迷茫的人生。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吧!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