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农业农村部公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我市乐陵市黄夹镇入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9个。正是凭借这样一批品牌,德州的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打入京津冀鲁等全国市场。
2015年,德州被确立为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5年来,我市以“放心农场”为抓手,强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战略,打响优质农产品“德州味”品牌,为京津冀鲁提供了大量绿色有机、安全放心的优质农产品。
六大体系托起“德州味”品牌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工作,将其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构建规划、标准、追溯等六大体系,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叫响了 “德州味”品牌。
构建农产品整体品牌规划体系。按照“深入挖掘德州文化底蕴、彰显德州农业特色”的原则,编制了符合德州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和人文特征的《德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出德州市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广告语、品牌LOGO、品牌包装体系和品牌传播推广形象,逐步构建全市“1+11+N”的品牌发展格局。
健全品牌农产品标准体系。品牌的核心是质量,质量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我市健全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打造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确保农业生产经营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各县区立足当地产业特色,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格局。德州扒鸡集团的扒鸡产业、禹城的功能糖产业、乐陵的枣产业和调味品产业、夏津的粮食加工产业、平原的玉米深加工产业、武城的辣椒产业等1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为品牌农业发展打牢了质量基础。
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各县(市、区)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内容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追溯监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等功能。构建起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物联网+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体系”,为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建立农产品品牌运营推广体系。我市通过在政府官网设立地方优质农产品专栏,拍摄宣传片、召开发布会、参加国内外展销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德州农产品品牌。建立起包括电商平台、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多渠道营销体系。
优化农产品品牌支撑保护体系。各有关部门加强农产品品牌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侵权假冒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提高失信成本,增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重视品牌、培育品牌、保护品牌的意识。
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政策扶持体系。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共同参与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从2020年起,市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专项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
培育经营主体发力品牌建设
“品牌是打开京津冀鲁高端市场的“金钥匙”,尤其是当下,农产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叫得响’的农产品才能俏市场。”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连臣表示。
发展品牌农业,始终是我市建设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重要内容。 2016年,《关于加快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的意见》《德州市“放心农场”评选管理暂行办法》先后推出。“放心农场”是具有经营组织化、生产规模化、质量安全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的显著特点,且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及以上质量要求的农业生产经营实体。
随着“放心农场”建设的深入开展,对如何打好品牌农业这张牌,各方越来越明晰。去年年底,市政府印发《德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为基础,以“生态德州 放心农场”为主题,构建市域整体农产品品牌、单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到2022年,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5个,山东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25个,省级标准化农产品基地30个左右,市级放心农场总量稳定在100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00个,农业企业商标注册达到14000个,占全市商标注册的25%以上,全市涉农地理标志达到20个。
各县市区闻令而动,结合自身农业产业优势,纷纷探索创新品牌农业发展模式。作为品牌的最终受益者,企业打造品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市级“放心农场”为例,虽然首批仅有23家,且经历次择优淘劣,至今仍发展至108家。
整合提升,破解有品无牌困局
11月16日,在庆云县水发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大棚门口,一辆辆满载西红柿的大货车,准备向北京、济南、泰安等地市出发。“销售非常火爆,尽管每天产出10吨左右,还是供不应求。”水发集团销售部经理孙学军介绍。去年7月,庆云县推出 “食在庆云”区域农产品品牌,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下,品牌效应持续放大,身处其中的生产经营主体受益颇多。
县市区区域公用品牌是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这得益于市域整体农产品品牌、单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的建立健全,及由此带来的农产品品质的提升。
多而散、多而不亮,一度制约着我市品牌农业发展。与此同时,德州扒鸡、乐陵金丝小枣等,虽然在省内知名度较高,但即使是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德州扒鸡,品牌价值也仅有8.72亿元,相比品牌价值过100亿元的烟台苹果、东阿阿胶等大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市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田京江认为,品牌过多会导致农产品市场识别度不高,难以让人形成整体印象,且无法做大,必须引导品牌整合。要结合区域优势,针对特定农产品实行统一生产标准,做强区域品牌。
5年来,整合品牌、推广品牌等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目前,已基本完成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设计,并制定《德州市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手册》。同时,完善农产品整体品牌授权使用管理机制,实行达标准入、定期抽查与违规退出管理,构建品牌保护体系、社会监督体系、危机处理应急机制等。全市初步形成以“德州农产品整体品牌”为引领,各县市区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品牌布局。
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推动下,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夏津椹果”“武城辣椒”“乐陵金丝小枣”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5家企业的产品品牌获评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夏津椹果、乐陵金丝小枣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今年来,全市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4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光涛表示:“今年是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年’。为做大做强我市农业品牌,我们始终围绕农产品品牌做文章,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合力助推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提升,全力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品牌强市转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通讯员|赵鑫 马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