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探索“社区+食堂”养老服务模式 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天衢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试点先行、社会参与”的思路,从老年人“桌边”入手,探索“社区+食堂”养老服务模式,有效解决城乡空巢老人、困难老人的餐食服务问题,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 综合施策保运转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坚持以镇街为中心、村(社区)为主体,按照保基本、优体系、通堵点、强管理的工作思路,研究出台《天衢新区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突出有居民需求、有使用场地、有财政预算“三有”标准,明确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分类保障等措施,推动社区食堂服务模式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在长河街道、赵虎镇等4个镇街启动建设社区食堂、暖心食堂试点14处,惠及城乡老年人1000余人。

以四级联动为支撑。采取“政府补助一点、村(社区)支持一点、社会捐赠一点、个人付出一点”的四级联动模式,在发挥政府托底保障职能的同时,广泛动员“在外能人”、社会组织和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捐资捐物,实现社会公益资源下沉为老服务一线。截至目前,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近10万元,粮油物资200余件。

以困难老人为核心。设立专项资金及长效财政补贴机制,突出服务80周岁以上老人以及7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为核心,重点满足失能、失智、高龄等不具备做饭能力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延伸兼顾满足其他老年人就餐的便利性、多样性。同时,以“让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健康”为原则,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好吃不贵、经济实惠、丰富多元的“个性化菜单”,真正做到利民便民惠民。

聚焦民之所想 精心打造谋长远

突出需求导向。将建设“社区食堂”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凝聚民心民意的重要民生工程,充分分析居民年龄、职业结构等特点,结合“为民办实事”群众需求清单,采取入户走访、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有效解决辖区高龄、空巢老人买菜做饭困难。同时,以星级农村幸福院为中心,按照简洁、大方、适老、通风标准,赵虎镇东尹村等10处暖心食堂进行修缮改造,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满意度。

完善运营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国企运营、专业机构经营”的思路,引入市属国企成立早餐工程和便民消费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团队,实施统一经营管理,由社区提供公共用房,通过免费提供场地、配套设施和减免水电费的方式,在重点保障70岁以上老人用餐基础上,兼顾军属、环卫工人、特困人员、外卖小哥、留守儿童、学生等特殊群体,实行菜品价格低于市场价50%的收费标准,2022年以来让利群众近10万元。突出市场化运营,基层党组织帮助运营方建立健全食堂管理、物资采购、食品安全等各项制度,实现场所、设备、管理运行“三规范”。

培育文明乡风。坚持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深入挖掘良好家风族训、乡规民约以及孝道文化等资源,融入暖心食堂文化建设中,依托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美食大赛、敬老活动、红歌比赛等文化活动,推动暖心食堂成为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的“精神驿站”。

注重多元服务   拓展外延惠民生

丰富服务功能。长河街道组织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基层干部、居民等各支力量,成立“红色送餐队”,构建“群众点单+食堂接单+志愿送餐”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为高龄空巢老人和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送餐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同时,结合食堂场所条件、老年人实际需求,在满足老年人用餐基础上,丰富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休闲娱乐室等场所功能,兼顾满足了老年人日常娱乐、社交等多样化服务需求。

拓展服务领域。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驿站等阵地相结合,由长河街道理论宣传员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先锋岗”,参与食堂日常工作志愿服务。同时,将社区食堂作为敬老爱老教学点,与长河小学、崇德中学等中小学定期开展共建实践活动,让“食堂”成为中小学生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的第二“学堂”。今年以来,在社区食堂开展理论宣讲12场次、开展共建活动35场次。

助力智慧社区创建。以长河街道星凯社区“幸福餐厅”为试点同步推进德州市早餐提升工程和“智惠e站”项目,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居民掌上幸福餐厅”。成功创建“24小时智惠e站”综合性新零售模式,通过24小时在线购物、应急救助、灾备管理、政务查询等功能,开通即取即走、无接触便民服务功能,同步将微型救护站、消防站运用其中,构建了包括社区食堂、便民商超、康养健身、日间照料中心等在内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张亚庆 周健 编辑|赵洋
审核|李根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