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上好“体育课” 德州用心了


李芹

今年以来,德州围绕特色体育名城建设齐发力、频出招。陵城区积极打造“一主、两副、三带、多层点”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完成乡镇“两个一”全民健身工程;乐陵市依托县域资源优势持续深化“体育+金融”合作模式;临邑县创新闲置资源利用模式,推进体育场地和场馆建设;宁津县立足自身实际和产业优势,打造体育产业全域融合发展样板……

上好“体育课”,关键是初心正不正。2022年10月,德州市政府印发《德州市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以建设特色体育名城为目标,提升体育产业质量,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打造全民健身品牌,力争将德州打造成为体育科技创新名城、体教深度融合名城、体育赛事名城、全民体育消费名城、大运河体育文化名城、高端体育制造名城。由此可见,德州市的“体育名城”建设,并不是一味跟风,而是要将体育打造成一条集“竞技化”“规模化”“人文化”“创新化”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将体育发展推向战略化新高度。

《计划》中提到,德州市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主线,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活动为引领,通过打造品牌赛事、推广特色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体育生活。不难看出,德州市此次对“体育”这一概念的理解,既有对其“外延意义”——产业化的考量,也有对其“内涵意义”——健康化的思考。两者的结合,既综合了社会发展与民生幸福,也使得此次“体育名城”建设既有高度,又增添了“温度”。

上好“体育课”,要看产业强不强。自2022年,德州提出“特色体育名城”建设工作以来,围绕建设高端体育装备智造基地、打造中国体育装备创新谷、数字赋能体育产业发展、创建体育装备器材会展品牌、打造全民智能健身新场景、打造“运动365”全民健身品牌、打造体育赛事新主场、开展竞技体育争光行动、实施体教深度融合发展工程、促进体育消费,提出10个方面的重点举措。可见,德州市将此次“体育名城”建设聚焦于产业的“跨界”发展,即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造业,通过科技创新,将升级成本压到最低。

如今,德州已形成宁津的健身器材、乐陵的竞技器材、庆云的场馆器材,德城、陵城和天衢新区的场馆及冰雪项目器材等多个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集群效应”初具雏形,节约成本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上好“体育课”,要看影响广不广。在今年的亚运会上,赛场上随处可见“德州制造”,如伸缩活动看台、系列化固定座椅、装配式金属看台以及运动木地板等等。随着特色体育名城建设的不断推进,德州市已经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体育产业企业2000余家、总规模400亿元。全市体育用品制造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4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通过国体认证的体育企业4家,120多种竞技体育器材通过国家奥委会及其他专项专业认证。

在扩大产业化影响力的同时,德州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主线,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活动为引领,通过打造品牌赛事、推广特色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让“体育名城”的名片浸润每一个市民的生活。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20年的2.19平方米增加到2022年的2.52平方米,经常锻炼人口达到219.9万人,全市“三个一”和“两个一”全民健身工程和乡村社区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显然,德州市的“体育名城”建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建设,而是集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和健身化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发展路径。如果单纯以“补课”的视角看待这样一场产业化改革,势必会忽视了一个传统制造业城市搞产业升级的勇气和决心。而这份勇立潮头的担当,恰恰是城市进步的动力,足以让我们由衷说一句:德州的这次体育“补课”,很值!

(作者单位:临邑县翟家镇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