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文化演“好戏” 合奏“振兴曲”


希音东听

临邑“一勾勾”,唱出文化振兴戏曲,乐陵农民画,画出人才振兴前景;夏津桑椹树,结出生态振兴硕果……近年来,“村戏”“村画”“村舞”“村BA”等活动在德州的广袤乡村开展,各演各的拿手戏,释放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充沛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文化动能。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现在乡村历史遗存、传统节日、民间技艺、民俗风情等方方面面。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乡村文化遗产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让传统的乡风乡韵焕发时代光彩。

转化乡村文化经济价值,助力产业振兴。前不久,德州宁津县“非遗文化助乡村振兴”的做法登上央媒,宁津县依托蟋蟀罐、山花剪纸、宁津烙画等丰富多彩的“指尖技艺”,已培育发展出10多家“非遗工坊”规模企业,带动当地近万名农民就业增收。

发挥乡村文化美育价值,助力人才振兴。以艺术之美点亮日常生活,吸引更多从业者,不仅能发挥民间艺人活态传承的主观能动性,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工艺人才支撑。在山东省图书馆展览的“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国展上,乐陵选送的农民画作品《棉花》《纺织》成功入选。这两幅作品都出自乐陵农民之手,展现了乡村人才纯真、质朴、热烈、奔放的情感。

传承乡村文化历史价值,助力文化振兴。乡村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生长的沃土,传统戏曲、民族舞蹈、民间美术、乡村民俗等都是代代传承的宝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探索“非遗+文物保护”“非遗进社区”“非遗+课堂”等多种创新模式,既能让非遗焕发新光彩,也将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提炼乡村文化绿色价值,助力生态振兴。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在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核心保护区总面积6000多亩,百年以上古树有2万余株,700年以上的古树有550株。黄河故道古桑树具有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景观维持、生物资源利用等多重价值。近年来,夏津县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带动了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乡村文化社会价值,助力组织振兴。非遗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促进其合理利用,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吸引人才回流,重聚村庄人气。比如近几年,乐陵市实施“雁归工程”,以乡村文化吸引乡贤回归、人才回流,在回引人才的带领下,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文艺团体,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也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