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和着春天的旋律,共赴“春天的盛会”。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肩负职责使命,带着殷殷重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倾心交流、共商国是。今年两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成为高频热词,多位代表委员献计发展民营经济。
产业兴则经济兴,民企强则经济强。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据全省经济“半壁江山”,截至去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449.7万家,占市场主体98.9%,实现税收占税收总额的64.83%。
如何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让民营经济主体不断“强筋壮骨”?
用法治“活水”润泽营商沃土。法者,治之端也。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法治保障不可或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具体举措,积极回应民营经济期盼、突出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权益。山东省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8条”,不断强化“进了山东门,便是自家人”。德州市发布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12条”,持续精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将“政策温度”转化为市场主体的“体感温度”。2023年,德州市经营主体历史性突破60万个,居全省第一位,正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注脚。法治“活水”的不断润泽,让营商环境土壤更加肥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底气更足。
以金融“活水”破解融资难题。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资金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等问题,把更多金融“活水”注入民营企业,山东走在了全国前列。山东创新推出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银税互动、直接融资等特色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解民企之渴、暖民企之心。提升信贷精准服务、完善融资增信支持、推动企业上市发债等“量体裁衣”举措,更是让民营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德州市在全省首创“金服制度”,创新推出“线上线下金服大厅、公共评审、投融资局长行长接待日”等措施,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在金服制度的加持下,2023年德州市各项贷款余额达3779.6亿元,同比增长14.4%,居全省第4位。一系列金融创新真正为民营企业解了渴、助了力,推动民营经济在希望的田野上更加“郁郁葱葱”。
引人才“活水”激活发展引擎。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民营企业要迈向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支撑是人才。数据显示,“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414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可见人才之重要。近年来,山东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研发和人才集聚的支持力度,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各类企业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近120家、技术创新中心100家、新型研发机构250多家,创新实施职称申报“董事长”举荐制,1157名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通过“举荐制”评审,直接获得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德州市把加快建设京津冀济人才高地作为人才强市建设总体目标,启动实施了人才工作“北接南融”专项行动,推出“人才强市23条”“产才融合17条”“大学生兴德34条”等优惠政策,全力打造承接京津冀等周边地区人才资源外溢辐射的主阵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持续为民营经济加油赋能。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当前,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下和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民营企业大有可为,民营经济迎来了新春天。我们期待更多民营企业在春风中茁壮成长、繁花似锦,共同创造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灿烂的辉煌。
(作者单位:德城区委政法委)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