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民生实事 丝发必兴


□张兆坤

民生以“民”为本,实事以“实”立身。民生实事,丝发必兴。

拥有更稳定的工作岗位、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可靠的养老保障、更有质量的学校教育……一个个民生领域的“更”,标注的是每家每户每个人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精准改善民生,通过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等举措,让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德州将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汇聚起来,最终办成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既提升了民生实事的“厚度”,又增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惠及民生的“双赢”。翻开2023年的“民生答卷”,德州持续投入“真金白银”,耐心护航“民生长袍”,加力解决老问题,积极回应新需求,无论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还是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又或是实现中心村卫生室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居全省首位……这些民生实事涉及百姓就业、基础教育、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生动践行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政理念。

民生实事贵在“实”——既要事情“实”,更要责任“实”。今年的21件民生实事项目,既有品质化托育服务、活跃基层群众文体活动,又有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将于年底之前完成。这21件民生实事,从幼有善育到学有优教,从医有所保到病有良医,从老有颐养到弱有众扶,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岗位、学位、床位、车位、梯位”等问题,想方设法补短板,锲而不舍抓落实,在接续奋斗中连点、成线、铺面。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曾是楚国国君对本国臣民的规诫,提示执政者要体恤民众的辛苦,为民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及政策、制度保障,也表明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生无小事,件件无易事。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兼顾生存与发展、物质与精神、效率与公平,把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德州这座“幸福城市”,未来更加可期。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