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特色+文化+生态”,打造最美德州四月天


□李芹

春和景明,草长莺飞,正是踏春游玩的好季节,也是发展“春日经济”的好时机。德州应乘势而上,锚定“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三大支点,以种类多样、亮点频出的旅游节和文旅项目为载体,多点突破,全面发力推动绿色旅游发展,打造最美德州四月天。

深挖“特色+”旅游,掀起“乡村旅游”高潮。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满足游客多元化的出游需求,让传统“乡村游”变成“特色游”,是德州突破旅游瓶颈、打造“特色德州”的必由之路。因此,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多点布局,至关重要。德州以“乡村踏青游”为主题,创新“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以“桃花节”“梨花节”等节日为切入点,集游园赏花、特色民俗产品展示、儿童游乐等于一体,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来此打卡,极大带动了当地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要全面开启“项目化”运作模式,精准定位,提档升级。德州以专业的视角突出本土特色,让“特色+”成为特色旅游的“流量密码”。德百旅游小镇项目、“枣乡人家”乡村旅游项目、“黄河人家”乡村旅游项目等等,独具特色的乡村资源,专业的运营模式,让游客在感受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熏陶等多方面均有获得感。

打造“文化+”旅游,赋能“两河牵手”品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更重视观赏性,而对游客的内在获得感缺乏关照。为了让游客能寓教于游、游学结合,德州持续探索旅游与文化融合模式,让“文化+”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让“两河文化”焕发新生。大力推进大运河德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重点打造“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和“黄河文化博物馆群”,以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为载体,囊括书画艺术馆、根雕博物馆等六大文化主题,让游客欣赏作品的同时,在文化历史长河中感受两河文化魅力。主动服务省重大战略,开辟旅游发展新路径。德州抢抓省“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机遇,深入挖掘综合效益,打造造福群众的幸福廊道、乡村旅游的风情廊道、生态文明的绿色廊道、乡村振兴的示范廊道、体育休闲的运动廊道,统筹“水、路、林、文、景”,擦亮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为德州的四月天增添一份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坚持“生态+”旅游,引领“绿色旅游”风尚。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和源泉,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和支持生态环境的改善。德州全面贯彻“两山”理论,积极做好生态修复,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德州旅游的“第一名片”。坚定实施生态修复,筑牢“绿色旅游”防线。坚持大运河两岸1万余亩土地不作商业开发,实施生态修复,为进一步强化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功能奠定基础。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为“绿色旅游”提供能量支撑。德州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深入推进风、光、储、地热等综合开发利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已获得各类生态示范创建命名10个,国家级两山基地命名2个,命名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坚持“生态+”发展,推动“绿色旅游”,必能让这个四月天充盈着绿色能量,让游客在绿色盛宴中汲取生命能量。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客寻春来德州。德州围绕“大德之州,两河牵手”主题,创新发展路径,以“文化+”赋能旅游,以“特色+”打造两点,以“生态+”提升品质,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打造最美德州四月天,必将成为游客“周边游”的最佳选择。

(作者单位:临邑县翟家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