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王立新
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中坚,专精特新企业则是中小企业的先锋队,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德州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政策支持,注重梯次培育,搞好企业帮扶,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上取得较大成效。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6家。但同时也要看到,与上级部署要求相比,与省内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总体质量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推进措施力度不够大、企业发展信心不够足、发展要素保障不够强等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坚持问题导向和有解思维,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对表上级部署要求和各地经验做法,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工作上重点再聚焦、措施再强化、绩效再提升。
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机制。要加强规划引领,市县协同研究制定《德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明确今后三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的目标、重点和推进措施。要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市县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工信部门牵头,各涉企部门参加,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综合施策,增强工作合力。要突出培育重点。实施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倍增工程”,支持县市区继续抓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市级着力抓好“小巨人”种子企业筛选和定向培育,同时大力招引外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要打造集群生态。着力培育更多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聚集、服务体系完善的省级和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加强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方向引导。在坚持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坚定不移走好以专破局、以精立业、以特求强、以新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积极引导企业坚持创新驱动,鼓励支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与行业头部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融通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一线城市和境外设立研发机构。要引导企业实施质量品牌创优工程。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坚持质量为王,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要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培育和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德州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展示交易)平台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培育。要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转型,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业务环节,综合应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技术,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
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坚决落实既有各项惠企政策,各级各部门应不折不扣确保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性奖补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减税降费政策兑现到位。要增强上级政策集成效应,利用大数据提高政策匹配度,及时向相关专精特新企业推送上级最新支持政策,同时加大各类惠企政策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支持力度,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抢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机遇,积极帮助符合条件专精特新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性支持。要加大地方政策性支持力度,适当增加地方财政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数字化改造、企业上云等奖补额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要制定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新产品首试首用激励政策。
搞好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服务。要强化银企信息对接沟通,积极构建覆盖各行业的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使银行及时准确了解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组织举办多种形式、务实有效的专精特新企业与银行对接专场活动,让企业及时了解和充分利用金融新政策、新产品、新服务。要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强化业务开拓创新,支持各银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不同情况,为相关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加大对企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等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发“专精特新险”等特色产品,发挥好保险助推器作用。要切实降低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政府性担保公司注资额度,大幅度提高担保能力,扩大专精特新企业担保覆盖面,适度降低担保费率;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过桥”专项基金,减轻企业贷款“过桥”成本压力。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直接融资,针对拟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上市培育专家服务团,开展专项诊断服务、培训辅导、扶持奖励,积极争取北交所、科创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
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条件保障。要保障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空间需要,建立资源要素配置优选机制,对专精特新企业优先给予土地、能耗、排放等指标安排;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各类专精特新专业园区,促进企业聚集发展。要保障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和用工需要。对专精特新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切实落实岗位补贴、子女上学、社保、住房等各项人才政策,促进企业更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健全完善线上线下结合的专精特新企业市场化用工对接平台,收集专精特新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建立常态化信息推送机制。要保障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需要,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企业项目核准备案、环评安评能评等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严格规范各类涉企执法检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困难。(作者系德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