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促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张明昭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德州市把握新机遇,培育新优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着眼新转型、新突破,抢占新赛道。在传统产业中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转型是一道必答题。德州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强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纺织产业是德州市夏津县的支柱产业,当地政府引导企业以新技术改造促提升、以数字化智能化促转型,培育出2家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7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各级要打破创新的制度壁垒,进一步深化关键要素改革,通过统筹聚力、改革聚能、政策聚焦,实现市场各要素的良性循环。要优化企业间创新合作机制,打通创新“微循环”,发挥大企业引领创新的支撑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合作,实现“快马加鞭”“弯道超车”。

立足出实招、求实效,激活新引擎。新质生产力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德州市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集中抓好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特色产业培育力度,产业发展以“新”提质,点燃了高质量发展引擎。各级要敢于做创新的先锋、乐于做创造者的伯乐,既要用心盘点当地的“产业库”把传统领域圈作为重点、把突破关键视为要点,把资源、资金、支持引入新兴行业之中,探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机遇”。要坚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使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聚焦优服务、优机制,培育新优势。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存在差异,在后天发展策略上需要因地制宜。德州市通过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行动,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对本地区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调研摸排,切实把优势资源、特色资源、潜力资源梳理清楚、列出清单,做到心中有数。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按规律办事、按实际发展,善于借势,多用巧力,做好加减法、打好特色牌。要立足实际,处理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真正探索出一条契合生产力演进规律、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径,让更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的人才、产品、技术等脱颖而出,促进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