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大申庄:“村改社区”擦亮居民幸福底色

大申庄新村位于天衢新区晶华大道南端,减河西岸,德百物流批发城就建于原村旧址上,距德城区十五里;老村旁边就是京福高速,守着减河,距离开发区管委会仅一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如今,走进大申庄新村,已经找不到农村的任何痕迹,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整整齐齐地展现在面前,小区内绿树成荫,停着很多辆车,村民的生活富足安乐。

传说后羿就葬在大申庄附近

传说在远古时代,德州一带称为“有鬲之氏国”居住着夷族。后羿时任东夷族的首领,后来又当了有穷氏(德城区南部)的部落长,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成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帝喾把美貌非凡的女儿嫦娥嫁给后羿为妻,尧帝也封后羿为有穷的部落长。著名的“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

后羿死后,百姓便把后羿葬到了他出生村落的西面,为他堆起了高大的坟茔以供人们瞻仰、祭奠和赞诵他的功德。鉴于他一生为民作了无数的好事,特别是他敢于射日、杀死怪兽等,人们认为这绝对是只有神仙才能做到的事,人们便把他尊为“大神”,把他出生的村落命名为“大神庄”。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羿及其他的事迹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这个“神”字也被误传为“申”字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靖难之役时,大申庄这个地方所剩之人寥寥无几,有一申姓男子携家眷来此地居住,建立了新的“申家庄”。后来,这位申姓后人又在距申家庄以北3里地(今小申庄)的地方垦荒种地,人们也将此地称为“申家庄”。再后来,人们为了区分这两个“申家庄”,就将土地和人口较多的申家庄称为“大申庄”,将土地和人口较少的申家庄称为“小申庄”。由此算来,大申庄村距今约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解放战争做好支前保障工作

解放前,大申庄共有土地1760余亩,可耕地1400余亩,主要分布在减河西岸,少部分土地在减河东岸。这些土地有1250余亩为德州城里赵家、闫家、马家三户地主所有,村民只有沟边河沿少部分荒地、薄地,村民主要租种地主家的土地,给地主扛活、打长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贫苦。

解放战争期间,村民虽然生活极为艰苦,但他们仍节衣缩食,积极筹粮捐款,支援解放军。1946年解放德州时,解放军为了全歼守城敌军,阻止国民党军队从城南逃窜,攻城部队派一个步兵连,来到大申庄驻防。为配合解放军攻城,大申庄村民自愿组织担架队救护伤员,并为前线部队运送枪支弹药,同时帮助解放军站岗放哨。村民像对待亲人—样,积极开展拥军活动,将最好的房屋腾出来安置照顾伤病员,为伤病员拆洗被褥、缝补军衣,做军鞋,同时组织文艺队唱歌、唱戏慰问部队。解放军除了每天训练以外,还经常帮助村民挑水、打扫院子,军民关系非常融洽,解放军在大申庄驻扎期间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直到现在,村里的老人还对当年军民鱼水情谊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1947年2月,为支援前线作战,大申庄村民马庆禄带领马玉行、马庆荣、吴永祥、王德胜、孙士奎6名骨干成员一同组成担架队,赴章丘、张店、潍县作战前线抢救伤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不分昼夜地抢救伤员。由于前线医院少、伤员多,他们又奉命用担架抬着伤员转移护送到乐陵的后方医院,为了抢时间,不耽误伤员治疗,他们不顾劳累—天连续行走100多里,还经常跑步前进,两脚都磨起了血泡,没有一人叫苦,仍然坚持抬着担架前进。从前线抢救伤员到护送伤员到后方医院,他们不知来回走了多少趟,吃了多少苦,前后长达半年时间,一直到章丘、张店、潍县解放后,他们才复员回家。在他们的全力抢救护送下,伤员无一伤情恶化,全部及时得到抢救治疗,由于他们出色地完成了抢救伤员的任务,受到了前线作战部队首长的表彰和嘉奖。

把握新发展机遇
村民变身新市民

1998年随着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为大申庄及周边村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山东高速、波司登羽绒服、德百澳德乐时代广场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大申庄及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时,大申庄祖祖辈辈依赖种地为生的农耕时代,在改革开放大趋势的带动下,正由农村向城市顺利转型,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型社区,大申庄集体经济逐年壮大,村民收入年年增长,一系列富民、惠民工程的实施,村民的生活不但没有因为失去土地而下降,反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006年5月份,全村进行了自建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旧村改造建设。2007年1月,296户村民告别了过去的低矮农房,上楼搬进大申庄新村小区,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城市生活。

提到那次上楼,村民马庆忠深有感触。“当年我的小孙女才刚满5岁,建楼的时候,每天早晨我都领着她在我们那栋房子的旁边看着,亲眼看着它一层层长高,心里别提多美了。”

村民上楼后,村两委在村南建立了占地44亩的“大申庄工业园”,成功引进了德州金盾玻璃有限公司、长河豪门集团、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等知名企业,成功安置了大批村民就业,再加上小区旁边的德百物流城,很多村民在物流城购置商铺开始创业,80%的村民都实现就近就业。

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让村民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更多保障,为村民谋得更多的福祉,村委会先后在2011年在小区南面建设了7000多平方米的三层沿街商业楼用于建设美食一条街,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在东面建成10000多平方米的商贸楼和住宅楼,现在商铺已经全部出租完毕,租金年收入420多万元,产权归村集体,不动产的收益完全满足了村集体补贴村民的各种开支,固定资产加起来超2亿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明昭 路龙帅 通讯员|赵春阳 李馨梅
编辑|张明昭 审核|王志强 终审|杨德林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