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爱珍
中秋赏月,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古往今来,天空中的一轮圆月,激发了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历史上,不乏山东籍或曾在山东留下足迹的诗人以月亮为题材进行创作,勾勒下颇有特色的“山东月”。今年中秋佳节,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赏那轮皎洁的山东明月,感受那份超脱尘世、乐天知命的情怀。
在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中,绕不过去的就是“诗仙”李白的诗。李白虽非山东籍,但他在山东单县留下了《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这首与月亮相关的诗篇,“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皓月的清辉撒落,犹如夜雪一般清亮。即便豪放如李白,面对离别,笔下的圆月也多了几分不舍和惆怅。
要说中秋赏月的名篇,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莫属,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即今山东潍坊诸城任知州期间所作,全词以月为主线,表达了词人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以及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句已成为千古绝唱。
山东济南土生土长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在她的词中不遗余力地描绘着这片充满灵气的齐鲁土地,济南的山泉、莲荷、明月都被纳入她的词中。《一剪梅》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相思之作,“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全词读来,一股柔情似水的相思之情弥漫,其中的“月满西楼”描绘了月光洒满西楼的美丽景象,让人仿佛看到一轮浸满了相思的明月。
元代文人张养浩是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后来因为直言敢谏获罪遭贬谪,以至晚年弃官归隐济南城西北之云庄,在山水间过了一段闲散的生活。《折桂令·中秋》就是他隐居时所作,“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的句子,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明月,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历史上的“山东月”可谓清辉摇曳,照人心扉。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齐鲁大地上空,那轮高悬的圆月,早已穿越千年的时空,照亮了人间。
中秋明月当空,来山东赏月,也有诸多去处。济南的大明湖自古以来就是赏月的绝佳之地,每逢中秋之夜,一湖烟水一轮明月,映照湖面美不可言。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也是赏月的上乘之选,坐在泰山极顶的观月峰上赏月,那空明澄碧的月色,令人想起潺潺的清泉,玉盏般的圆月悄无声息地悬在空中,恰似一泓蓄满琼浆的晶亮亮的湖。中秋之夜,明月东升,登上青岛崂山太清宫东边的山顶,面临烟波浩渺的大海,清丽宁静,天上月与水中的月交相辉映,如入画中。此外,德州董子读书台、青州超然台等地,也是赏月的好去处。这些地方各具特色,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底蕴,都让人流连忘返。
中秋赏月,是传统节日习俗,更是中华文脉传承。从古至今,从文人墨客到寻常百姓,从不朽诗篇到烟火人间,都在一轮圆月下传承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中秋之夜,选一处心仪的赏月胜地,与家人朋友共度佳节享受天伦之乐,仿佛能与古人对话,共同品味那份跨越千年的诗意与浪漫。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 | /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