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坚持系统观念,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于恩峰


当前,全省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深入推进。风俗是一个区域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积累形成的,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移风易俗说到底是思想建设的内容,移风即是革除陈规旧俗,易俗就是倡树新风,不是简单的事。笔者认为推进移风易俗,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方能取得实效。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支部是群众身边的党组织,党员干部是群众最能看得到、摸得着的形象。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移风易俗工作成效。要把移风易俗纳入到对村两委的评价、对村干部和党员的评优,认真落实村支部书记婚丧喜庆事宜报备等制度,让移风易俗的部署要求在基层党组织率先落实落地,以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乡风民风。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推动村党组织成员兼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建立“村支部书记+群众代表”“村两委成员+队长+院负责人”的架构体系,实现党组织与红白理事会的紧密联接,既能将上级要求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又能为群众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在文明新风中增强群众获得感。

坚持群众路线,群众的事情让群众说了算。群众对本村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最为了解,哪些能办、哪些不能办、哪些循序渐进办,老百姓心中最有数。村干部要以白纸黑字、微信征询、上门听取等形式,通过线下线上等方式,心贴心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集聚大家智慧形成村民自治制度,明确婚丧事宜的具体规定,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接地气、更聚人气。让群众既拥有自己的意见被纳入制度的自豪感,更具有带头履行的使命感。在制定村规民约时要防止越俎代庖,防止“一个药方”,杜绝好事做成“夹生饭”。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强化宣传教育,统筹好现代宣传方式与文化浸润的融合,将其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努力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要充分利用各类阵地资源、媒体平台等宣传方式,也要强化文化引领,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要利用好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掘本地非遗特色化、传统化的价值,将移风易俗内容嵌入其中,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群众在熟悉的音律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光彩,在醇厚的回味中弘扬新风正气、彰显现代文明。

(作者单位:临邑县委办公室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