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跨界创新,非遗有了“年轻态”


□尹肖云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供给的重要资源,如何实现在保护的基础上创新传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下,在数字的“加持”下,层出不穷的非遗文化创新传承实践,让非遗有了“年轻态”、“潮”起来。

当传统遇上“科技风”,非遗文化被注入了新活力。数字博物馆、在线文化课程等平台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借势科技力量,德州市创新推动“两河牵手”数字化转型,打造实施以“两河牵手”为特色的数字化展示场景项目和黄河故道农业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利用“数字科技+文化创意”,以立体数字技术形式串联起沿线德城、禹城、齐河、平原、武城5个县市区的文脉、水脉、人脉,不仅展现了德州“两河”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

文化与科技跨界合作,让非遗文化创新有了新空间。当下,跨界合作正成为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策略。从文化艺术与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举办跨界文化节、艺术科技展览等,到传统杂技“牵手”科技公司,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新表演形式,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德州的传统文化创新正融入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并走出国门,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彰显了文化自信。

文化创新无止境,非遗用“年轻心”吸引年轻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非遗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新生代的非遗传承人,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技艺,更要有创新意识和开阔的视野。非遗内容的创新,新技术赋予的传播形式创新,让非遗有了更多“新玩法”,也俘获了更多年轻人。德州临邑县实施的非遗传承人“青蓝工程”,对传承人的口述史、非遗实践、传承教学等进行全方位记录,为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鼓励他们创新,这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更大希望。

创新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必修课”。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深入发展,随着更多的人重新认识非遗、喜欢非遗,我们也拥有了更多重塑非遗、凸显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可能。

(作者单位:临邑县理合务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