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委党校教授杨明文:全力推进天衢新区建设 打造现代化强市新引擎

●展望未来,天衢新区在德城老城区和陵城老城区之间铺展开来,成为集聚全省全市改革创新众多优势的重大平台,把面积417.68平方公里的广阔希望之地变为勃勃生机的发展之地,承载起中心城区集聚发展、整个市域跨越发展、全省新经济增长动力源的未来和希望

●万事开头难。今年是天衢新区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关键之年,头开好了,就有了一个好开始

●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是《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给新区的首要定位,是山东省、德州市赋予天衢新区的重大使命

●构建一个能够吸引经济要素集聚、能够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能够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天衢新区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判断新区建设成败的核心标准,是千头万绪、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去年11月22日,省发改委印发《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提出把天衢新区打造成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和市两会都提出今年要举全市之力推进天衢新区强势开局,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强力引擎。

建设天衢新区承载着全市的未来和希望

城市是发展要素的集聚中心,中心城区是城市体系发展的龙头。只有中心城区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强大竞争力,才能凝聚全市发展合力,在大区域竞争中站稳脚跟、塑造优势。回顾历史,1998年3月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2002年2月运河经济开发区成立,2014年10月撤销陵县设立陵城区,2017年提出东部城区开发,2020年8月运河经济开发区东迁,中心城区由运河向东,跨过岔河、跨过减河、跨过高铁,向着德陵一体目标稳步前行。审视现实,德城片区、高铁片区、陵城片区构成的主城区框架已经擘画,但是德陵高水平一体化仍然任重道远。

天衢新区规划范围北至冀鲁省界,南至抬头寺镇、安德街道南边界,西至岔河,东至边临镇东边界,面积达417.68平方公里。天衢新区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对接成效显著、产业基础良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将打造成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创新发展先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深化改革试验区。随着天衢新区的建设,德陵融合一体发展将加快,中心城区集聚高质量发展将提速。展望未来,天衢新区在德城老城区和陵城老城区之间铺展开来,成为集聚全省全市改革创新众多优势的重大平台,把面积417.68平方公里的广阔希望之地变为勃勃生机的发展之地,承载起中心城区集聚发展、整个市域跨越发展、全省新经济增长动力源的未来和希望。

建设天衢新区要举全市之力强势开局

《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提出“三年快速起势、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十五年全面建成”的总要求。万事开头难。今年是天衢新区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关键之年,头开好了,就有了一个好开始。天衢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举全市之力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加快启动实现强势开局成为迫切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要对标国内一流新区,加快启动核心区建设,实施“十大重点工程”,推动“六大板块崛起”。要完善新区规划体系,启动产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要深化核心区城市设计,启动核心区低碳展示中心、站前广场项目。要规划建设央企强企总部基地,推进海洋装备制造、碳谷新材料等园区建设,引进重大产业项目。要提升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人才创新园承载服务能力,推进国家体育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国际化科创基地。要推进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德州体育运动学校、汽摩专修学院等院校建设。要加快建设东部医疗中心、市传染病防治中心。要尽快启动综合保税区建设。要全面铺开供水供气、道路建设、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工程。要制定支持政策,推进各县市区共建新区、同享红利。

建设天衢新区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

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是《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给新区的首要定位,是山东省、德州市赋予天衢新区的重大使命。我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进入新时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的重大任务。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山东省提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德州市提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产业融入、市场融入、平台融入、政策融入,全力争取建设德州至雄安新区快速通道,在“同城化”上取得重要进展。为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山东省规划建设烟台、临沂、德州、菏泽4个省级新区,分别被赋予打造面向东北亚高水平开放战略枢纽、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中原城市群对接合作先行区的区域协同合作功能定位。这就明确了山东省给德州天衢新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门户作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推动德州由服务保障转变为双向沟通,打造“一区四基地”升级版。建设天衢新区为“一区四基地”的载体平台,要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会展中心、特色物流基地、功能总部集聚基地五个方面发力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要从创新合作模式、搭建转化平台、健全转化体系三个方面发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要从特色化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化培养高技能人才、多元化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链条化人才招引环境四个方面打造多元人才汇聚高地;要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守环境质量底线、谨守资源利用上线、落实环境准入清单四个方面打造天蓝水绿美丽新城。

建设天衢新区要聚焦智慧活力新城区

要把天衢新区建设成为有创造力吸引力、年轻人喜欢、充满活力的新城区,就要统筹新区发展的生产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发展,建设京沪高铁线上宜居宜业、品质突出的新城区,打造全国重要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就要构建便捷高效新城、智慧融合新城、时尚活力新城、绿色美丽新城、安全韧性新城。就要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际快速出行网络,构建便捷高效综合交通系统;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保障供给能力。就要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产业,构建工业互联网服务生态,提升产业发展智慧程度;聚焦重点领域智慧服务普惠应用,构建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市场监管“一网通办”。就要厚植文化底蕴,激发时尚活力,提升幸福指数,构建时尚活力新城。就要打造城水相依的景观空间,建设蓝绿交织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美丽新城。就要提升城市综合防灾水平,打造功能完备的地下廊道,保障用水安全,构建安全韧性新城。

建设天衢新区要筑牢产业发展强根基

构建一个能够吸引经济要素集聚、能够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能够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天衢新区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判断新区建设成败的核心标准,是千头万绪、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三个产业,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50亿元,到2035年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聚力打造“3大产业门类+16条细分赛道”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推动新能源产业聚链化,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抢抓“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延伸风电装备、太阳能、地热能三个优势产业链条,拓宽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构筑“细分领域优势明显、产业环节协同高效、产业链集聚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体系。要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化,明确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拓展新材料下游应用场景,发展高性能纤维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构建以“新材料+”为内核的多元化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明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径,把握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机遇,围绕光电、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聚力突破大硅片“卡脖子”环节,打造国内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秦超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