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学思行 | 平原县德原街道党工委书记林春冉:立足镇域优势 探索三产融合新路径


平原县德原街道立足传统优势,抢抓“智农食谷”特色镇创建机遇,以4.97平方公里的特色镇核心区(农产品加工区)建设为引擎,带动整个街道“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不断探索三产融合新路径。

紧盯传统优势“强一产”。德原街道是远近闻名的“西葫芦之乡”,自1993年起,经历30年的发展,现有蔬菜大棚6532个,年产蔬菜1.5亿公斤,6300余人从事蔬菜种植,年人均增收1.94万元,已成为街道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产业发展到了瓶颈期,存在布局散、管理乱、效益低等问题。为确保这个富民产业不走下坡路,牢牢稳住蔬菜产业基本盘,我们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做到“两个聚焦”:一是红链赋能。街道层面成立坊欣蔬菜产业链联合党委,由县蔬菜和水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担任红色CGO,靠上指导,在育苗、农资、种植、销售等环节推动实现“六个统一”,增强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二是示范引领。以晨彩共同体产业项目为载体,成立晨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3个村庄400亩土地,投资400万元,建设一处生态蔬菜产业园,高标准建设40个蔬菜大棚。主要种植五彩椒、网纹瓜等利润高、能“接二连三”的品种,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整个街道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紧抓发展机遇“优二产”。坚持强项目补齐短板,借势特色镇创建,在项目招大引强上下功夫做文章。重点瞄准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互联网产业、新材料与生产性服务业等与“智农食谷”“未来科技”特色镇创建相吻合的项目,牢牢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速形成德原街道未来核心竞争力。

“智农食谷”特色镇涵盖附加值高、体量大、带动辐射作用强的福洋生物、军粮产业园、宜瑞安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促进辖区玉米深加工。紧紧抓住二产优势,主动与企业对接,做活“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文章。以“吨半粮”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粮食产供能力,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辖区粮食订单种植。依托农业产业集聚,加大村企合作,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劳动力就业,使更多的群众有事干、有钱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北靠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机遇,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入力度,实现以工促农,工农互补。

紧扣凝聚人气“活三产”。目前辖区内有德百商圈、德百奇石园、电商产业园等3个新兴业态,我们将主动对接服务,集聚要素,让第三产业成为聚集人气,带动一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积极筹建山东平原文化国际贸易直播电商产业园,园内有12个高端直播间,以新渠道带动区域内蔬菜、生鲜、淀粉等各类农产品销售的提档升级,预计全部建成后,可推动实现辖区各类销售总额翻一番。在“德百红立方”商圈建立党建联盟,打破商圈内企业单位各自为战的局面,充分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加大村企贸互动交流,做大做活商圈经济。积极发展德百奇石园近郊旅游,辐射带动乡约家庭农场等发展近郊采摘、研学等第三产业,让近郊产业融合地成为周边县市区的“网红打卡地”。

紧握高质量引擎“开新局”。准确把握德原街道发展阶段、找准坐标定位、顺应发展方向。在服务县开发区“二次创业”上开新局,将特色镇建设与县开发区“二次创业”深度融合,为开发区提供各项服务支撑。在城市基层治理上开新局,聚焦共建共享,在城市党建上破题上路,用好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三股力量,解决社区服务“一竿子插不到底”、社区党组织“手大捂不过天”、社区治理碎片化不系统的问题。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开新局,明确班子成员帮带年轻干部上道,将新考选的干部放到共同体、信访、迁占等吃劲岗位摔打锤炼,让年轻干部上进,通过周一例会、季度观摩、随机抽取上台发言等方式,让年轻干部“显山露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秦超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