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要克服认识局限和工作惰性,切实以战略思维、长远眼光和事争一流的气魄,用心谋划规模大、水平高、能强力支撑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重大项目
充分认识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要求,争取用3至5年时间,把德州打造成具有若干知名会展品牌和一流会展企业的北方会展名城
发挥比较优势,聚焦薄弱环节,强化产业协同,加快构建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跨界融合、全域一体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
聚焦产业转型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立足现有基础、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加快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拓展通道经济发展范畴,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引领城市人气集聚
德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通道经济的优势条件,在计划经济年代曾长期是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重要物资商品集散地和区域商贸中心。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聚焦新兴服务业,下大力气将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医养健康培育成支柱产业,形成通道经济重要支撑”,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省委“走在前、开新局”要求,实施“三三倍增”行动计划,壮大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将对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发展重点,强化推进措施,奋力实现突破。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
落实市委“在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上走在前”的要求,必须立足我市现代物流产业规模小、布局散、水平低、贡献少的实际,着力破解瓶颈制约,聚焦聚力加快发展。
下大气力谋划和推进现代物流重大项目。要克服认识局限和工作惰性,切实以战略思维、长远眼光和事争一流的气魄,用心谋划规模大、水平高、能强力支撑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重大项目。积极主动加强与中国铁路北京局对接,在加快推进德州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立项建设的同时,下决心整合中心城区西部铁路专运线和货运场站,同步重启京铁物流园项目,着力打造成为山东北部服务京津冀鲁最具带动力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支持齐河、禹城、平原依托济南铁路局布局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和会展经济重大项目指挥部职能,全力推进在建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用。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主体队伍。充分发挥市属国企牵头引领作用,支持现代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关键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推进“一县一园”建设运营;以更大力度招引全国现代物流业头部企业来德州投资运营现代物流项目,带动我市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出台特殊政策,支持山东易罐云物流公司建成全国领先的危化品网络运输试点企业。
千方百计加快现代物流平台建设。以天衢新区建设为依托,抢抓RCEP正式生效和我市建设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的机遇,进一步加大申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力度,并建好用好鲁北乐陵保税物流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加强与有关方面合作,强力推进德州内陆港申报工作;统筹物流资源,争取开通对东盟、欧洲常态化国际班列;积极推进德州市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全市物流运行效能。
着力优化物流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道路运输管理,积极创建“往来德州,畅行无忧”交通执法服务品牌;严格落实物流业用电、税费等优惠政策,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城乡物流网络节点,破解“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发挥好物流业协会的作用,促进物流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积极创建北方会展名城
充分认识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要求,争取用3至5年时间,把德州打造成具有若干知名会展品牌和一流会展企业的北方会展名城。
加快会展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以打造标志性、融合性、生态性会展综合体为目标,全力加快德州天衢新区高铁博览城项目建设,同时改造提升市会展中心、太阳谷国际会展中心、太阳能小镇等会展设施功能,增强大型综合性会展活动承载能力;着力建设和完善住宿、餐饮、交通、文旅、娱乐、购物等会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增强大型展会综合服务能力。
高水平策划组织特色展会活动。与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相结合,高质量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努力扩大影响面,提高活动实效;与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相结合,围绕德州七大优势产业,或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策划举办体育用品、压滤机、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展会活动,推进关键产业链“一链一展会”;与德州特色农产品资源相结合,策划举办“德州味”农产品综合展会活动,鼓励支持各县市以“中国功能糖城”“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中国椹果之乡”等特色地域名片,发展培育特色展会;与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重要支点城市相结合,积极创办常态化对接东盟区域投资贸易博览会。
积极拓宽会展经济发展视野。以市国有平台公司为主体,组建专门的国有会展公司,同时大力招引全国知名会展机构来德州开展多种方式合作,强化品牌塑造和示范引领;在精心组织本地各类展会的同时,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组展商、行业商协会、社会团体机构等,来德州举办产业类、消费类专业展览会、博览会;在全力组织好各类线下实体展会的同时,创新举办线上“云展览”,组织“云对接”,开展“云签约”,打造云上会展生态圈;在重点搞好各类展览活动的同时,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商协会和省有关部门对接,主动承办或举办有关产业企业峰会、论坛、推介会等,以展带会,以会促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
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
打造区域康养产业示范基地
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全民越来越关注健康新形势,发挥比较优势,聚焦薄弱环节,强化产业协同,加快构建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跨界融合、全域一体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
切实加强组织工作推动。做实市医养健康产业链推进机制,配强工作专班队伍,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抓紧谋划制定新一轮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或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明晰发展路径,突出发展重点,谋划、筛选、储备一批医养健康产业重大项目。
打造天衢新区医养健康产业核心区。支持天衢新区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休闲康养等相关产业,增强对周边大中城市高层次人群康养的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在引进京津冀和省内优质医疗资源上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创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城市;以养老示范城建设运营为切入点,高质量开展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康养项目,全力推进德州康养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着力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全面发展。各县市区应立足优势资源、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原则,谋划建设一批医养健康特色小镇、特色基地、特色项目,并积极探索医养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按照“养老+医疗+智能+服务”定位,大力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新增长点
构筑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聚焦产业转型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立足现有基础、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加快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拓展通道经济发展范畴,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引领城市人气集聚。
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德州特色文旅品牌。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度挖掘黄河文化、运河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文化、本土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通过招引知名文旅品牌企业、市县国有文旅企业带动,推动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全方位互动融合发展;强化文旅产业发展项目支撑,在帮扶已建成重点文旅项目搞好运营的同时,加快黄河文化博物馆群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拓展文旅产业发展领域,各县市区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工业体验旅游、体育赛事旅游、冰雪休闲旅游等;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引进或聘请高端专业机构,加强全市文旅资源统筹策划,科学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在中央和各地方媒体大力宣传推介。
加快发展文创产业,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坚持以文化为灵魂、创意为核心、科技为支撑,充分挖掘德州特色文创素材,以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和文创产业集聚基地为目标,组织编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结合启动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建设和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开发利用,谋划建设2至3处市级文创产业园,打造文创产业发展标杆;改造提升中心城区苏禄王御园、董子文化街、新街口文化产业园等特色文化街区及县市区特色文化基地,增强文创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培植壮大文创产业主体,做大做强德州大运河集团公司,积极招引腾讯视频、字节跳动、抖音、快手等头部企业及其他国内外知名文创企业,来德州设立区域总部,提升文创产业发展格局和水平。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助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通过政策宣介、专题培训、案例教学、现场观摩、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强化工业企业服务型制造理念,增强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积极发展系统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信息服务、融资租赁、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加强面向服务型制造的新型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及咨询服务机构。
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增加和优化服务产品供给。顺应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策划、广告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培育壮大本土商务服务企业,积极引进境内外知名专业商务服务机构;着力推动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中心城区现有主要商务中心,按照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目标,打造一批商务服务主题楼宇,打造楼宇经济先行区,大力推进天衢新区重点商务楼宇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推进形成多业态并存的商务金融服务中心。
加快发展地理标志产业,打造“中国地标之都”。充分发挥德州地理标志产业国内领先优势,依托山东百仕达国际地理标志产品总部基地,研究制定专门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品牌农业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努力把德州建成集地理标志产业集聚中心、地标文化体验中心和地标产品交易中心于一体的地理标志服务经济总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