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百廿胶济,高质量发展轴线嬗变启示录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从发展进程看,铁路线的嬗变,往往折射出一个地区发展变迁和现代化的崛起步伐。

在山东发展史上,百廿胶济,就是这样一条担纲主动脉的铁路线。

始于青岛,止于济南,从胶东半岛,延至山东内陆——作为横贯全省的运输大动脉,近百廿年的胶济铁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巨变,不仅发展成为一条串连齐鲁文脉的文化廊道,更成为一条助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廊道。

从3月20日起,“走文化廊道 进经济园区 看山东高质量发展”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开启,走的第一路,便是“走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这不是一种偶然。

跟随体验线,沿胶济铁路一路向东。

这条贯穿山东腰部的铁路线,依次串连起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四市。

这四市,在山东的分量几何?

2022年,四市GDP总量已达38657亿元,占整个山东的44%,总人口3371万人,占全省的33%。

可以说,四座城市,涵盖了山东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不管是从经济体量,还是人口总量上来看,分量都举足轻重。

正是透过这样的分量,胶济线在山东高质量发展中的“基本盘”意义,格外凸显。

基本盘,就是根本、根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靠什么奠定?还得是产业。

先来看济南。直径15.673米的“世界第一圈”出海,成为济南制造业频繁“出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浪潮服务器、中国重汽高端重卡商用车、二机床大型冲压机床、临工重机大型矿车……诸多“济南制造”品牌涌现泉城,为重点行业领域提供装备支持,成为真正的“国之重器”。

再看淄博、潍坊。前者百年工业底蕴深厚,先后诞生了齐鲁石化、新华制药等一批重点企业,拥有39个工业门类,工业体系之完备、产业门类之齐全,在国内地级市实属少见。后者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拥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全部31个制造业行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屡屡打破世界纪录的潍柴动力是其“代表作”。

最后把目光投向青岛。以制造业起家的青岛,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诞生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为龙头的家电产业链,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为首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以青岛啤酒为基点打造的啤酒产业链,以众多整车生产厂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链等千亿级产业链。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单中,青岛(7)、济南(14)、潍坊(35)、淄博(53)分别位列山东前6名,由此可见四市在先进制造业上的实力排在全省第一阵营。

这样的产业根基是山东实体经济的支撑,也是山东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如果说“根基”一词,反映了沿线四市辉煌的产业历史,那么“引领”则突出表现了它们的高质量发展方向。

胶济铁路沿线一直是山东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

从济南、青岛、淄博车牌号之鲁A、B、C,到青岛、济南、潍坊经济总量之省内第1、2、4,历史几经沉浮,胶济线沿线四市始终在山东占有重要地位,这里一直都是山东产业发展的高地。

——依托数字产业竞争优势,以浪潮集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为载体支撑,全球算力产业新高地正在济南加速崛起。目前,中国算谷产业园正加速建设,洛克美森公司等20余家客户有意向入驻。

——由爱特云翔建设的“北京—淄博”直连光纤,数据延迟仅8毫秒,是国内唯一一家能提供“云计算+数据传输”融合方案的大型数据中心。目前,已和华为、微软等80多家公司签订协议,今年预计接入终端10亿个。

——低调务实的潍坊,风口上的元宇宙,这样的“混搭”看似没道理,实则有迹可循。作为元宇宙龙头企业,歌尔早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虚拟现实领域。年初落地的潍坊元宇宙配套产业园,开园当日就集中签约12个项目。

——青岛在工业互联网赛道持续奔跑,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上线40个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目前累计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4050个,促成合作意向931个,助力“工业场景”向“场景工业”跃升。

截至目前,山东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6家,其中青岛151家、济南85家、潍坊68家、淄博65家,分列省内第1、2、4、5位,总数占到全省的49%。

一个个数字,见证着胶济线沿线城市生生不息的产业活力和创新动力,也见证着济、青、潍、淄四市的引领式、跨越式发展。

我们讲廊道,既要看“廊道”的形态,也要发挥“廊道”的价值。

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城市单打独斗力量终究有限,区域团结协作才能争创美好未来。当城市发展需要更高资源配置时,加强区域创新一体化、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就成为刚需。

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启动济青发展轴带三年行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走廊……“济青”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在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4次。济青发展轴带、经济走廊,说到底还是“大通道”的概念,与胶济线的空间意向实际上“不谋而合”。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奇妙相遇。

2020年,歌尔在青岛建立全球研发中心;2021年潍柴在青岛建立全球未来科技研发中心;2022年,海尔卡奥斯携手章丘,让“工赋章丘”成为济南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先行样板……沿线四市之间的科技产业合作范围越来越广,能级越来越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行进式采访活动特意“绕道”临沂,如此一来,就将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都涵盖进来。这似乎也暗示着,随着省内高铁成环运行,胶济线早已不再是“断头路”,而是一条更畅通、更开放的线路,意在连接更多地点、辐射更多地方。

可以说,百廿胶济、济青轴线,连接着山东的“两心三圈”,能不能协作建设高水平的产业廊道、创新廊道,关系着这条轴线的带动作用到底能放大到什么程度,能否让山东经济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今年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济青发展轴带注定要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沿线区域的经济联系与空间重组,进而生成范围更大、一体化水平更高的经济区,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乃至整个山东的高质量发展,正是这条百廿铁路线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