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镇因地制宜不断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特色种植产业—— 小小芦笋文章大铺就富民大“钱”景

□记者庞巧娜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滋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因地制宜,不断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更多特色产业,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眼下正是春季芦笋采收旺季,在滋镇街龙兴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赵志良正带着工人们采收芦笋,现场一派火热的丰收场景,“我们基地一共承包了60亩地,每亩地每年可产30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斤大概7块,每亩毛收入有2万元左右,效益比较可观。 ”

据赵志良介绍,芦笋一般在3月份开始种植,从播种到收获仅需4到6个月,一年分两季采收。由于芦笋的生长速度快,周期短,且均为人工采收,采收高峰期时一天需要采收两到三遍,每年可解决近百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我家住在这附近,上了年纪在家也没事,也不种地了,来这工作一天8个小时,50块钱有个事做心里也开心。”滋镇龙兴芦笋种植园工作者刘世兰一边工作一边开心地说道。

芦笋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的蔬菜作物,与传统的农作物相比,市场需求量更大,而且价格更高。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基地采取与公司合作模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良,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方式,有效提高了芦笋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种植园内建有小型的包装线和冷库,形成了从育苗、种植管理、采收、储存、后期加工制作、销售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在春天采摘的这个芦笋,一般都会送去加工,加工厂要出口欧美、日本市场,芦笋现在还是属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一步,我们计划以土地入股、与其他合作社合作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主,不断延伸产业链,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生产线,把我们的芦笋做细做精,争取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赵志良介绍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滋镇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出发点,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养殖品种和规模,目前已形成以芦笋,西瓜,甜瓜,金银花为主的特色种植物600余亩,带动200余名群众就业,并与金麦面业等合作,实现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多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我镇将加大对特色种植的扶持力度,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引导特色产业实现区域化种植和连片种植,向规模要效益。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农技服务水平。积极沟通农业农村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精准快捷的农技服务指导,切实提高农户收入。 ”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赵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