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持续织密基层医疗服务“一张网”——县域医共体守护百姓健康

区人民医院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

  □通讯员李禄超张明芦佳华报道

  本报讯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出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早在2019年,我区就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此后,我区将医共体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由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牵头,联合15家乡镇卫生院及400余家村卫生室,打造了涵盖区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三级医疗体系,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县域内就诊率连续5年超过91%,有关经验做法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广。

  县乡村三级联动 群众就医一路畅通

  前不久,家住于集乡宗庵村的王茂和突感胸痛,并伴有胸闷、憋气。他赶紧来到村卫生室做了心电图,通过城乡“心电一张网”,村医将检查结果直接传到了区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经诊断,王茂和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医生立即指导其服用药物,通过“绿色通道”将他转诊至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目前恢复良好。

  城乡“心电一张网”是我区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成果之一。区人民医院为村卫生室配备具有远程传输能力的便携式心电图机,检查数据通过网络平台统一上传至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实时诊断并出具报告,确保患者第一时间筛查、第一时间转运、第一时间救治。“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我们建成了心电、影像、检验等五大远程诊断中心,实现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数据互联互通。同时,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方便患者转诊救治。 ”区人民医院院长周风彩介绍,自医共体建设以来,区人民医院已提供线上心电、B超、放射、检验等专项技术指导4万余次,仅去年,通过“心电一张网”急救系统救治心梗患者就达97人。

  “上派下沉” 资源共享实现就近诊疗

5月21日,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明德像往常一样来到糜镇卫生院坐诊。

  为提升卫生院诊疗水平,区人民医院不仅给糜镇卫生院派出业务院长,每周二、周三、周五还安排相关科室主任坐诊。

  人才柔性流动,统一调配使用。在推进医共体建设中,我区创新医务人员“上派下沉”培养机制,遵循“区管乡用”原则,选派21名骨干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15名“业务院长”对各卫生院进行管理指导,业务专家定期下沉开展帮扶。 2023年,共帮扶坐诊1290次,让更多患者就近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在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以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为核心,托管基层卫生院,建立党建、人事、财务、业务等“十统一”管理模式,建设后勤服务、器械耗材、药品配送等6大管理中心,对成员单位进行精准集中管理。“拿药品配送来说,我们建设了医共体中心药房,总体监测、分头呈报、合理分配、统一核算,医共体内病人转诊医保报销起付线可以累加计算,减轻参保群众就医负担。”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张祖康介绍。

  一院一特色 让基层医疗资源活起来

  我区以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结合各乡镇卫生院的地理位置、群众需求,投资2亿元对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升级改造,购置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35台,增设急救车23辆,盘活基层医疗资源,实现一院一特色。

  区人民医院投资帮糜镇卫生院建设了4000余平方米的门诊综合病房楼和公共卫生办公楼,还设置了全市首个乡镇级120急救站,目前服务能力已达到二级医院标准;临齐街道卫生院位于城区,借助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医疗资源,探索开发“两院一体”模式,建设老年养护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边临镇卫生院、神头镇卫生院依托区中医院技术扶持,打造集诊疗、保健、教学为一体的国医堂。

  截至目前,我区共创建市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1个、市级基层中医药优势专科2个;建成21处乡镇(街道)名医基层工作站、33处一体化管理的中心村卫生室、20处村级服务点,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基层诊疗量占比达79.6%,较省定标准高出9.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