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集乡:电商赋能“非遗+” 引领文创产品新风潮

□通讯员许广瑞报道

本报讯 “朋友们,先将选好的葫芦清洗干净,去皮、风干、打磨光滑,选好需要烙印的作品,根据葫芦的面积进行构图,用电烙铁在木质的葫芦表皮上熨出烙痕作画……”于集乡电商主播们一边介绍一边在葫芦上进行烙画示范。经过工作人员的示范,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传统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等,在葫芦上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取材广泛、构图巧妙、刻画精细,极具观赏性。

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形成了集葫芦种植、工艺加工、民俗文化、网络直播和旅游研学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年产值40万元左右,也让留守老人、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于集乡党委政府从扶持农业企业发展、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出发,综合考虑村级班子、产业基础、区位布局等因素,整合捆绑资金,投入到葫芦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当中,做优农业产业发展,致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项目。 ”于集乡党委书记马惠勇说。

根据葫芦的形状可以把他们做成木质文创器皿,例如调羹、茶勺、水瓢、碗、调味料器皿等实用性较强的文创产品,生态环保又凸显个性。将小葫芦做成大产业,以文化元素赋予葫芦更高的经济价值,成为于集乡党委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