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当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关乎党的形象。围绕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我市各级党委(党组)开展一系列有益尝试。11月23日,市委在乐陵市召开县(市、区)委书记会议,围绕当地在基层干部管理上的一系列探索展开学习调研。“紧密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从完善机制入手,聚焦‘庸、懒、散’问题,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市委书记陈勇在实地察看乐陵作风建设后,这样评价。
乐陵市推动作风建设的“抓手”,是让干部流动起来。一方面,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层层“下沉”;另一方面,青年干部在乡镇、部门两个层面相互交流。同时,部门内大面积轮岗。如此干部大流动,带来那些效果?日前记者到乐陵市进行了采访。
以转变作风为核心,党员干部流动加速
加快干部流动,核心是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工作效率。2017年以来,乐陵市先后有数以千计的干部下沉、上挂、轮岗,但没有盲目“一拥而上”,而是依靠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
县级干部如何下沉?以帮扶为切入点,乐陵市于2017年出台《关于市直部门联系帮扶乡镇(街道)的实施方案》,通过“N+1”结对帮扶,帮县级干部同乡镇“结对子”。“N”,就是1名县级干部、1个牵头部门、多个帮扶单位,“1”是一个乡镇。通过责任捆绑、考核挂钩,当地督促干部和部门为结对乡镇帮干部、帮项目、帮资金,以此为该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工作下沉提供了载体。
乡镇干部如何下沉?当地选择从“管区书记”这个岗位上做文章。过去管区书记这一职务,一般由乡镇一般干部兼任,而乐陵市则通过出台《乡镇(街道)管区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管区书记必须由乡镇班子成员兼任,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兼任最偏远、最落后、基础最薄弱的管区书记。该市还在各管区中心村都设置办公室,要求管区书记每周固定一天到管区现场办公,每月还要走访到管区内所有村。
在村(社区)这一级,乐陵市探索建立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从市直部门和乡镇干部中选派一批综合素质较强的党员干部深入到农村,吃住在农村,做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员、农村政策宣传员、落实工作督导员、上下沟通信息员、新农村建设服务员和城乡网格化辅导员,与之前派到各村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一道,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增进干部群众感情,增长才干、助力发展。
村干部的“帮手”们多了,需要负责的工作变得更加具体。针对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留守人员多、鳏寡孤独等贫困群体脱贫难、需关心关爱的群体比较大等现实,该市一方面实施服务留守人员的“365暖留工程”,充分发挥村干部、村集体作用,确保留守人员有人管、有人帮、有关爱、有活动场所、有增收、有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设立“村级扶贫专岗”,吸纳贫困群众为深度贫困的“老幼病残孕”群体提供日常照料、就医护理等有偿服务,实现了两类贫困群众同步脱贫、同步解困。
与此同时,在当地市直部门内部,一场大轮岗有序推开。针对部分机关单位干部长期担任科股长,得过且过不愿干、吃拿卡要乱作为的问题,乐陵市在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同时,全面推行中层干部交流轮岗。这次轮岗,当地明确提出不搞“一阵风”、“一刀切”,避免简单化等要求。不仅明确规定交流轮岗的范围、条件、程序、纪律,还科学界定了必须轮岗、应当轮岗、暂缓轮岗等8类不同情形,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办法,确保了工作的积极、稳妥、人性化。
针对用好管好青年干部这个最有活力的干部群体,当地专门探索建立“双挂双提”工作机制。所谓“双挂双提”,就是乡镇干部到部门、部门干部到乡镇双向挂职,以此帮助干部提升境界、提升能力。一年多来,当地坚持干部“上挂”向发改、经信、招商等经济综合及信访部门倾斜,“下派”向位置偏远、基础落后及承担重点项目的乡镇、经济园区倾斜,先后在乡镇、重点市直部门一线增加岗位87个,已有160余名年轻干部在双向挂职中得到锻炼。
从“N+1”到党建特派员,从部门中层干部轮岗到青年干部“双挂双提”,伴随一系列制度的相继落地,乐陵市从市到村,从部门到乡镇,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党员干部陆续都被调动起来。据统计,该市目前已有116个部门结对帮扶乡镇(街道),累计解决资金、信息等方面问题2862个,促成项目落地108个,投入资金约2.5亿元。乐陵市新配备管区书记153人,全部1089个村选派党建特派员1092名。在市直部门,当地已有39个单位410余名干部进行交流轮岗。
以发展成效为标尺,作风建设动真碰硬
党员干部要和群众心连心,首先要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如今在乐陵市广大农村,干部的身影越来越多:过去,除了村干部,各村还有派驻村里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如今,又新增了党建特派员,每周乡镇班子成员还要到中心村办公一天,结对帮扶乡镇的部门干部也会经常到村里开展工作。
在西段乡,26名党建特派员在各村扎根。每周,党建特派员至少要到所负责的村走访一次,到了每个月的15日这个当地统一的党员活动日,特派员们还要组织村里的党员们集中学习,研究解决群众遇到的“为难事儿”。在西段乡东赵村,群众反映村里生产用电紧张。大伙儿一合计:只要把村里一个闲置的变压器利用起来就能解决这个难题,可村里缺乏资金,怎么办?党建特派员当天就把问题反映到了乡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范敏得知这件事,马上联系电业公司,问题迅速解决。
特派员的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邻近东赵村的西赵村,市编办派来的特派员看到村里道路年久失修,主动从所在单位申请了帮扶资金,帮村里修路。有的村在特派员帮助下还搞起了致富项目。接触时间长了,很多群众觉得党建特派员和村里人不沾亲带故,但做事认真、不偏不倚,渐渐邻里纠纷、大事小情都找特派员评理,党的威信随之在各个村庄、社区越来越高。
乡镇班子成员在兼任管区书记后,工作开始全方位“接地气”。西段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范敏介绍,西段乡8名班子成员,包括她在内,6名过去没有管区工作经验。2017年起,她开始兼任当地靳木王管区书记,每周还要到管区中心村木头王村值班。一年多管区工作,干部们定期来到群众中间,如今面对群众已经不再紧张,对基层情况也有了最直观认识。同时,乡镇班子成员兼任管区书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能力也极大增强。
自从和西段乡结成了“N+1”帮扶对子,乐陵市副市长牟正君每个月必有一天到乡镇现场办公。在她推动下,当地民政局帮助乡镇建起了扶贫超市,国土部门帮西段乡找到了水肥一体化项目所需的资金,该市农商行帮当地落实了扶贫贷款……众多部门在为乡镇解决难题的同时,更与基层干部群众成了朋友。“坐在部门听不到一线的声音,常到乡镇走一走,我们能把上级政策和群众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 ”乐陵市国土局土地挖潜办公室主任樊新慧在谈到“N+1”帮扶时说。
改进作风要敢啃“硬骨头”,乐陵市直部门的中层干部轮岗首先从人们关注的财政系统开始。过去该市乡镇财政所长平均任职时间在10年以上,局中层科长最长任职达12年之久,长期在一个岗位,许多干部工作热情减退。
“自3月12日开始,我们分2个批次开展轮岗,目前49名中层干部全部轮岗到位。 ”该市财政局局长吴强介绍,通过轮岗,财政局中层干部办事能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青年干部挂职,不能只“挂名”无实职。自打齐鲁制药项目开工,赵启超就没停下过脚步。通过“双挂双提”,一年前他一步从原来的乐陵市经信局干部变成了铁营镇循环经济示范园副书记。新岗位、新责任,赵启超深感肩上担子不轻。“到了基层,我必须尽快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面对群众呼声解决问题的能力。”赵启超说。
“针对挂职干部,我们出台专门的管理考核办法,让干好的有奔头,由挂职改任职,干不好的退回原单位。 ”乐陵市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宋兆志介绍。
用好考核激励办法,坚持严管厚爱结合
建制度只是成功第一步,确保措施落地见效更为重要。一年多来,乐陵市作风建设进展明显,关键在于下硬功夫。考察考核联动机制、关心关爱机制、常态化巡察机制……三项配套机制正是当地确保作风建设虚功实做的重要保障。
将实绩考核与干部考察互为补充、互相印证,坚持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推行干部“负面清单”,动态研判、全面比较、精准“画像”,这是考察考核联动机制的主要内容。该制度自2017年出台以来,当地严格兑现奖惩,实现“三个不一样”,即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同时,对个别连续考核落后、不能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
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当地不断完善关心关爱机制。一方面,建立机关干部正常增资机制,注重向基层一线、偏远乡镇倾斜,为挂职干部、窗口服务人员、驻村第一书记及党建特派员落实待遇。另一方面,在开展优秀党员、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评选的同时,评选“最美共产党员”,连续两年共评选出20名,使他们享受德州市级劳模待遇。当地还建立了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设立100万元帮扶基金,解决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干部考核评价上,乐陵市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免责机制,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好作风离不开纪律保障。当地接连出台《巡察工作实施办法》《2017-2021年巡察工作规划》,紧盯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目前,当地已对32个单位、15个村及扶贫领域开展了4轮巡察,累计发现问题205个,其中共性问题68个、个性问题137个,目前已整改到位198个,占比96.6%。结合巡察发现的问题,乐陵市建章立制56项,强化了纪律意识,筑牢了“防火墙”。在开展常规巡察的基础上,该市还在德州首先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结合巡察工作的持续扎实推进,一年多来,当地先后有42人受到党政纪处分,而乐陵干部的社会形象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
记者|王贺 通讯员|李玉胜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