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德州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日前,我市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工方案》,围绕政务诚信建设、避免政策执行片面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清理规范各类证明许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等5大方面出台相关举措,明确具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德州营商环境。
完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政务诚信是“第一诚信”,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根本要求。为此,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加快统筹解决政府与企业所作承诺未兑现事项、辖区内机关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失信问题,确保按时间节点整治到位,全面“清零”。市政府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整治情况定期调度通报,对进展缓慢、履行率偏低、问题突出的县(市、区),市政府将适时约谈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同时,有效运用法治手段,对重点失信案件挂牌督办,督促有关乡镇(街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辖区内有关村委会(居委会)失信问题。认真追查失信机关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特别是逾期不整改机关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失信问题的根源,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责任,依纪依法作出处理,并记入相关单位和个人失信记录。对失信机关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按照有关要求严格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切实维护我市良好营商环境。
此外,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将信用法治建设纳入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完善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德州网站,建立健全政务失信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强化各类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
严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一刀切”
根据《方案》要求,我市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特别是在民生领域环境管理、推进清洁取暖和燃煤锅炉淘汰、机动车限行、“散乱污”企业整治、建筑施工工程停工、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方面,将科学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和监管措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决反对“一刀切”。
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将对辖区内或分管行业领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一刀切”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杜绝“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停方式,坚决反对“一刀切”粗暴管控措施和生态环境问题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
同时,大力鼓励新兴业态发展,对新业态新模式将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相信市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区分不同情况,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引导和规范其健康良性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文化创意设计业等符合发展方向但出现一些问题的将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引导或纠正,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足够成长空间,不能片面化要求停产停工。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对影响鼓励创新创业、推动减税降费、推进“一次办好”等政策落实见效的短板,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要建立政策信息权威发布平台,提高政策知晓率。对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政策信息,加大解读力度,防止出现偏差。
此外,推动服务向基层下沉,对企业、群众办理的重点事项,推动服务部门或审批机构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让企业、群众更好地了解政策、熟悉政策、运用政策;建立企业意见建议“直通车”制度,搭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诉求无门”问题。
年底前,纳税证明、不动产登记
等数据将实现共享
根据要求,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凡未纳入中介服务项目清单的中介服务不得作为政务服务的受理条件;本部门、本系统已经出具过的、在业务平台中可以共享的材料,一律由审批部门查询,不再让申请人提供。
加快推动信息互通共享。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对申请材料中各级部门制发的证照、证件、批文等全部纳入信息共享范围,最大程度精简各类证明材料。2018年年底前实现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核验、纳税证明、不动产登记、学历学位证明、资格资质、社会保险等数据的共享应用。
编辑、记者|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