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放心农场”助力乡村振兴

开栏的话:日前,经德州市“放心农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核、考察公示,44家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获评德州市第二批“放心农场”。即日起,本报推出《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全市第二批44家“放心农场”巡礼》栏目,将上述“放心农场”如何应用新技术、打造新产业、建立新业态、探索新模式等做法进行展示,进一步增强示范引领全市农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扎实推进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

夏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

12月8日,记者前往夏津县采访“放心农场”创建情况,接受采访的夏津县副县长于春峰用了三个“放心”来介绍该县“放心农场”的创建工作:一是把“放心农场”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党放心;二是把“放心农场”与转变作风结合起来,让农场主放心;三是把“放心农场”与质量监管结合起来,让消费者放心。通过实地采访“放心农场”,记者感受到夏津县上下一心创建“放心农场”的信心和决心。

吃着放心  每种农产品全程可追溯

“优质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在采访过程中,夏津县农业局局长汤庆军不止一次这样说。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夏津县财政出资500多万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包括信息、监管、追溯和检测四大系统。

在该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工作现场,12个分屏组成一个巨大的屏幕,画面实时更新,信息库强大而详尽。监管平台连接到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及批发市场、门店等52个追溯点,可随时随地监控销售、用药、自检和生产过程。除了实时监控,还可实现数据及时上传,与省农业厅系统无缝连接,实现了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产品可召回。此外,农产品“一物一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准确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等过程的信息。

夏津乐农蔬菜基地是夏津县“放心农场”之一,也是供港蔬菜基地。基地生产厂长刘学会介绍,蔬菜严格按照香港有机蔬菜生产规程生产,仅农残限量就有3300多项。靠着过硬的质量,德州市仅有的两家供港蔬菜基地全部落户夏津,每年有750吨蔬菜“乘坐”飞机到达香港市场,摆上香港市民的餐桌。

今年以来,夏津县共抽取“放心农场”粮食样品4个、蔬菜样品36个、水果样品25个、畜产品7个,抽检合格率为100%。

种着放心 “保姆式”服务让农场主无忧

全市第二批“放心农场”创建,夏津县有6家农场成功入选,在全市数量最多。加上前期创建成功的2家,该县“放心农场”达到8家。为何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首先得益于该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成立了夏津县“放心农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级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食药、科技等16个部门为成员,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对相应单位的考核。“我们是全程‘保姆式’服务。 ”夏津县农业局副局长栗功兴介绍。该县从基础抓起,从推进标准化生产、搞好产品认证、建设智慧化监管体系、严格产品自检四个方面着手培育。目前,夏津县建成各类蔬菜果品标准园区16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2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5个。

此外,该县“放心农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每个单位挑选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扶持单位开展“保姆式”服务,从园区规划、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产品自检、“三品一标”认证直到申报材料编辑,全部进行蹲点帮扶指导,让农场主安心。

目前,夏津县已经培育了梯队式“放心农场”创建主体,在今年创建6个的基础上,明年预备10个申报主体。

发展放心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记者在夏津县采访时发现,凡是有“放心农场”的地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得较好,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良性循环。

在夏津县田庄乡滕庄社区创新合作社,记者看到了单果重达1.5斤的黄晶梨,该园区注册了“黄晶梨”商标,产品进入北京、天津、济南等地大型超市,并与汇源果汁达成长期合作。

社区党支部书记滕永院介绍,村里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产值1800万元,解决了130余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千余村民增收,不少村民搬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下一步,我们将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技术、资金支持,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计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万亩以上、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50万亩。 ”汤庆军信心十足地说。

记者  李玉友  通讯员  董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