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全市2018年度教学工作会议上,宁津一中教师张珊珊等31人获评全市高中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被授予“德州市教学能手”称号。
这是我市以“强化教研力量,培养名师队伍”为关键抓手,促进德州教育内涵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
近年来,伴随市委市政府的饱和式投入,我市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教育基础薄弱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内涵,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期望?我市教育系统从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综合施策提升教研能力
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教研员的专业水平是关键。 2015年,我市将市教研室升格为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开选聘教研员,人数增加到54人,其中一线业务骨干10人、硕士3人、博士1人,平均年龄35岁,极大改善了教研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
市教科院制定了“5314”工作法,即牢牢抓住“高效课堂建设、命题研究、特色办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5个关键,建立完善“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成果评选、教学质量向书记县长年度通报、教学过程跟踪指导数据对比”3个激励机制,规范教学评比办法,弘扬“团队研究、责任担当、拼搏奉献、包容共赢”的4种教研精神,推动教研工作规范而有成效。
与此同时,我市组建了600人的教学专家团队,聚集全市优秀教师的智慧建设学科教研基地,开展中考命题、高中统考命题与成绩分析、各学段各学科德育优质课评选多种教研活动,定期进行教学诊断,为学校把脉会诊。
综合施策之下,市教科院的学科引导力、课程建设力以及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一大批“明星教研员”成为引导学科研究的核心力量。
全面培训解决“本领恐慌”
从面向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的干部培训班,到面向各级校长的依法治校培训;从面向各学科教研员的高端培训班,到面向基层教师的“互联网+专业发展”培训,再到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学校安全管理高级研修、学校食品安全培训……近3年,我市教育系统每年培训人数超过5万人,实现了从教师、校长到教研员、教育干部的全覆盖。“让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解决‘本领恐慌’,实现全方位成长,才能教出更好的学生。 ”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告诉记者。为此,我市先后出台《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计划》等一系列配套方案,统筹城乡,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培训向高端、持续、全覆盖方向发展。“与高手过招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下定决心加强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强。 ”德州市实验中学英语教师沙俊燕在参加完英语授课能力同课异构培训后感慨地说。
名师带头促全面成长
今年5月和10月,150余名德州名师分两批赴烟台,分散到10所学校进行“浸泡式”跟岗实训。“所谓‘浸泡式’,就是和当地教师一起备课、听课、教研,应对新高考、选课走班、优生培养、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目标达成、集体备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都要学习,做到面对面、实打实、手把手。 ”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教科院院长莫明峰说。
去年3月,市教育局出台《德州市第一期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围绕名师培养工程开展听课评课、联合教研等工作,选送骨干教师赴外地名校跟岗培训,全面实施“抓名师带队伍”战略,发挥名师人选在本校、本县及全市的辐射带动效应。为保障名师培养工程顺利开展,市教育局专门拨付100万元名师专业成长培训经费、100万元学科基地建设经费。
名师培养工程成就了一批“明星教师”。例如,武城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于兰创设了“心语滚动作文法”,探索出序列化高效学习之路,其著作《小学生心语滚动作文》获得省教科所特色课程一等奖,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学校学习借鉴。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纷纷采取不同形式,整合名师、兼职教研员、市级专家等多方面资源,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通过联片教研、强弱联合,促进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实现教师的全面成长与学校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教育一度滞后的德州,如今教育质量普遍提升,教学改革有声有色,中高考成绩屡创历史新高,这些都离不开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同心协力。“我们会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继续打造秉持教育理想、永立改革潮头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打造促进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 ”张书鹏说。
记者|张晓航 李榕 通讯员|董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