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渤海路街道:攻坚一线塑铁军

“干部队伍上下齐心,敢担当、善作为,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战胜不了的困难。 ”12月21日,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洪伟说。李洪伟的感慨源自两年多来的棚改实践。

渤海路街道地处县城中心区,下辖51个社区(村)。伴随城市改貌进程的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拉开序幕。凭借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赢硬仗的铁军队伍,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渤海路街道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党建领航、严管厚爱,提振队伍精气神

作为棚户区改造、拆违治乱、项目迁占的主战场,渤海路街道承担的硬任务多、敏感度高,处理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群体事件。

打硬仗要靠铁军。渤海路街道始终抓住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这个关键,以党建为引领,将严管厚爱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强化激励支持,切实凝聚起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今年3月,渤海路街道党员全员培训让不少党员受到触动。在街道党建文化教育中心,737名70周岁以下党员,分16个班次,接受了培训。本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培训。然而,培训结束后,街道通报批评了组织党员培训不力的村党支部书记、不遵守纪律的党员,又组织因事未参加培训的26名党员进行了补训。“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严格培训绝不是走过场、搞形式,而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时时拧紧从严治党的‘总开关’,防止思想松、行动散。这样的全员培训,以后我们计划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渤海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崔长旺说。

“不讲具体工作,讲家庭和谐之道;不讲大道理,讲如何做人做事”,街道机关经常会召开这种类似“拉家常”的全体人员大会,这种别开生面的大会,在潜移默化中把正能量传递给每个人,无形中也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扩展到“八小时”之外。

抓早抓小,挺纪在前。 2018年以来,街道共有7名村干部、1名机关党员受到党纪处分,3名村干部被扣发工资、4名机关干部受到通报批评。防止了“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一系列真管真严、长管长严、敢管敢严的有效举措,引导党员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从而自觉用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渤海路街道党员干部眼里,《渤海路街道机关制度》《村“两委”干部工作制度》《村“两委”干部动态管理办法》《居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及网格员述职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不是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而是有温度的“护身符”,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自觉。

着重树立重实绩、重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一线培养锤炼干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整个街道被划分为7个管区,由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管区书记、主任,形成管区书记、主任、片长、村干部四级联动管理机制,街道机关三分之一的力量下沉到工作一线。刘会勇是街道出了名的“劳模”,他做事认真仔细、原则性强、有韧劲。自从被推举到棚改一线后,他干劲十足,经常主动揽下最难的任务。

细之又细做好人文关怀是街道凝聚人心的又一法宝。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名工作人员因腿部疾病不能下蹲,上班期间,为避免上厕所,从来不敢喝水。街道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门派人为她安装了座便式马桶。

严管厚爱下,街道1190名党员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活力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虽然每天工作很忙、很累,但心里很痛快。”街道党政办副主任刘如连说。

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坚决啃下“硬骨头”

2017年1月,庆云县启动棚改工作。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在该县历史上是首次。 20余个村庄被列入计划的渤海路街道首当其冲。当时,李洪伟刚刚上任5个月,他和整个班子面临巨大考验。

多方考量后,渤海路街道把棚改第一站定在了县城中心村——柳家村。李洪伟挂帅指挥长,挑选3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棚改工作组。为及时了解民意、化解难题,棚改指挥部设在了柳家村委会。大家深知,第一场硬仗能否打赢,对全县棚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意义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柳家村有407户、437套住房,涉及百姓近1500人。村民固土重迁,入户阶段,工作人员屡屡碰钉子,吃闭门羹、听冷言冷语是常事。寒冬腊月天,一些村民把工作人员拒之门外长达一两个小时。“你能和他翻脸吗?不能!不然,会激化矛盾,后面的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说起这些,棚改工作组成员脸上没有气愤,而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

30余名工作组人员,反复给村民讲政策,算环境账、算经济账、算生活质量账。一次不行两次,一天不行两天。曾经有一名工作人员在给村民打电话沟通时,同事有意计数,20分钟内,工作人员叫了56声“大姨”。村民感冒了,工作人员就买来药、端来热水,送到村民嘴边;买来菜到村民家中做饭,边吃边做工作……最多的时候,得反复跑30多趟做一户的工作。

一个多月的辛劳后,棚改工作组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柳家村的搬迁意愿率达80%以上。然而,在正式签订拆迁协议的前一天,200余名村民“围占”了棚改指挥部。“我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儿,咋能说拆就拆!”“住楼房有什么好,我就觉着住平房舒服。 ”……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异议。李洪伟让村民选出40名代表提意见,工作人员一方面深入阐明政策,分析棚改好处,另一方面安抚不冷静群众。

4个小时的耐心讲解劝导后,群众的抵触情绪消除了。正式签订协议第一天,柳家村签订协议率超过83%,三天时间,整个柳家村全部签订拆迁协议。棚改攻坚首战告捷,鼓舞了士气,提振了干部参与棚改的信心。

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一场更大的硬仗摆在了棚改工作组面前。解集村是第二个棚改村,该村是老乡镇驻地,人员关系错综复杂。部分村民的补偿标准期望值过高,或是千方百计托关系,或是抱定等待强拆的决心。面对“说情风”“关照风”和各种不正当要求,工作人员坚决予以回绝。

正式签订拆迁协议的第一天,全村只有13户签约。工作组顶着巨大压力,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历时两个月,全村381户村民全部签约。“除了如何安置补偿,老百姓最希望知道棚改政策是否公平、公正、公开,我们坚决不能让弱势群体吃亏,坚决不能让钉子户沾光。 ”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棚改拆迁安置办公室主任王莉说。

最大限度维护拆迁户的利益,才能在拆迁工作中赢得最大多数人的理解、支持。崔长旺负责管区的村里,有一户村民与村“两委”有宅基纠纷。 15年来,该村民多次为此事上访,面对拆迁,他表示,如果不解决宅基问题,自己坚决不签字。崔长旺承诺,只要不违反相关政策,一定为他解决好。在向村里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多方调解后,事情最终得到圆满解决。看到工作组的诚意,该村民二话没说,立即签字。像这样全力保障村民利益的例子不胜枚举。

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棚改攻坚期间,工作组人员常常早晨7点上班,凌晨2点回家。历时两年,圆满完成了既定村庄的棚改任务。

团结和谐、甘于奉献,干部“不待扬鞭自奋蹄”

棚改,凝聚了人心,为街道培养了一支团结和谐、敢打硬仗的铁军。“攻克了棚改难题,在街道党员干部眼里,其他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李洪伟深有感触。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带出过硬队伍的关键。棚改期间,李洪伟总是最早一个来,最晚一个走。他曾连续工作30个小时没合眼。李洪伟的哥哥背着他在自家院内建起了四间房,但该村已列入城市区规划范围,不允许私自建设。劝说无效后,李洪伟硬是组织机械扒掉了哥哥花7万元盖起来的新房。看到这,村内其他两户村民主动拆除了私搭乱建的建筑。“不管是谁的房子,只要不经审批,都要一视同仁,必须拆。 ”李洪伟坚定地说。

杜建峰连续45天不回家,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一度精神恍惚,险些晕倒。媳妇带着哭闹的儿子来指挥部找他时,儿子搂着杜建峰的脖子死活不撒手。

刘福民患有糖尿病,他每天带着针药,自己打完针后,继续没白没黑地工作。

26岁的张森坚守棚改一线,新谈的女朋友跟他分手。他丝毫不后悔,却说:“不理解咱街道工作,将来肯定不是个好妻子。 ”

这样的典型事例还有很多。棚改一线党员干部的不易,留守机关的后方人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今年3月27日晚上23点58分,东周村最后一户居民签订征迁协议,仅有5天的奖励补助期内,东周村实现签约率100%。消息传来,留守机关的工作人员同样喜极而泣。棚改过程中,无论是坚守一线,还是留守后方,大家一起哭,一起笑。后方人员自觉干好手头工作,创建卫生城市、清河行动、推广清洁煤……每一项工作都落地有声。人人都说“不能再给棚改一线的兄弟姐妹添乱了”。

有了集体荣誉感、归属感,队伍就有了凝聚力、进取心。如今,走进渤海路街道,一切井然有序,紧张忙碌,人人带着一股子向上的精气神,呈现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局面。

“敢于担当,事竞一流”的街道精神成为人人践行的自觉行动。 2017年庆云县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综合考核中,渤海路街道获得8项集体荣誉,9人获得先进个人或优秀个人荣誉称号。街道干部队伍获得优秀团队称号,被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记者|邓静 井璐 通讯员|张秀葵 王凡存 刘如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