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振奋,一条信息看懂德州教育成绩单!

1月11日,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努力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市、县教育工委,建立了中共德州市教育系统民办学校行业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中小学、幼儿园党建工作体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狠抓规范办学、素质教育、法治教育,设立300多处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劳动实践等研学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成果初现,德州一中“鞠躬中学生”、实验小学“敬礼小学生”等在全国成为“网红”。强化体育艺术教学,建设全国、省、市级足球特色学校210处,吸引15万学生成为足球爱好者,学生的体质健康抽测得分较2012年提高8分。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从零星学校组织到全市90%以上的学校开发了特色课程;中小学学生社团达到上万个。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1%,较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8.2 %,较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初中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60 %,较2012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市本科上线率由2012年的全省下游连续提升到全省第5位,连续3年重点本科上线增幅超千人;高一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升到全省前3-6名;德州一中陈庆雨同学荣获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总分世界第一;连续10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中职技能大赛汽修专业比赛,成为全国唯一十连冠的城市。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学生救助体系,精准识别、阳光救助,没有一名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为全市8000多名轻度残疾儿童提供与普通孩子同等教育, 420名重度残疾儿童在家享受送教上门服务;对全市近10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流入地政府安排到公办学校接受无差别教育;建设1256所“四点半”学校、12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较好解决了学生平时放学早和节假日无人看管问题。

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多年来,我市学校办学条件长期处于全省落后位次,一位省领导来德州调研后指出:“德州农村学校的条件和我30年前上学的学校没什么两样。”2015年初,我市仅有30%的学校勉强达到省办学条件标准,在国家验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274项指标中,180多项处于全省末位。面对艰巨的任务,全市上下没有退缩,“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凝成了共识。市县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三大重点,围绕“地、人、钱”三个关键,综合施策,三年累计投资138亿元,比前20年学校建设的投资总额还要多;建设校舍522万平方米,比2012年前全市义务教育段校舍总面积还多200多万平方米;标准化塑胶操场由2015年初的41块增加到目前1272块;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015年的35%上升到98%,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20%增加到80%。2017年底,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实现了“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院落是校园”,全市校舍面貌焕然一新,德州市学校办学条件差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凤凰涅槃

2012年以前,我市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全市农村小学30岁以下教师仅占7.5%,而50岁以上的却占到了33.9%,这部分教师中民师转正和招工进入的占到71.3%,大部分农村教学点没有50岁以下的老师。小学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本科以上学历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和27个百分点。全市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比不到1%。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好的老师,就教不出好的学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县党委政府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教育和“两学一做”的重要方面,大胆创新,先后建立了“退一补一,缺什么补什么”的教师补充配备长效机制;实施了教师编制专户、后备教师、政府购买服务、面试前置、引进教育优秀人才等教师招聘的方式;进行了教师全员学分制网络培训、德州名师名校长培养、骨干教师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全国名师在德州设立工作室、基于问题导向的系统培训等培训活动;开展了向师德要质量、教育世家授牌、名师成长俱乐部、教师教研共同体等教师成长模式创新。特别是2015年以来,全市招聘教师1.2万人,占到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30岁以下教师的比例提升到21.2 %,50岁以上教师的比例下降到23.6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提升到 57.76 %,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2.4 %,教师的月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近1100元。120多名校长教师走向全国学术交流的平台,当堂达标教学、心语滚动作文、思维导图教学法等学术成果在全国创出了品牌。德能共育的师德建设模式入选教育部全国30个师德建设优秀案例。

教育开放创新实现新突破

长期以来,德州教育各项指标处于全省下游,按部就班不可能实现跨越,市委、市政府将教育开放创新作为发展的先手棋。积极争取省政府将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全省率先开展12项创新试验;建设了市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通过努力将山东华宇工学院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列为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引进中北大学在德州设立研究生分院,开展产教融合创新试验。大力开展办学模式创新,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优质公办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民办公助、中外合作、企业投资、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发展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全市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得到激发,教育发展进入优质高效的快车道。


德州24小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