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心“家庭药箱”常备药的爸妈们注意了,有12种大众药以后可以酌情自行选购,不需要再凭医生处方。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日发布公告,补肾润肺口服液、定坤丹、黄芪精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维生素B12滴眼液、银黄颗粒等12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也就是说,以后市民将可在药店购买到这些药物。
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非处方药在美国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简称OTC药。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简言之:可自行根据需要选购。
目前国家对非处方药实施分类管理。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销售企业,应当配备经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设置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考核合格的业务人员。
家庭必备宝宝常见疾病非处方药清单
1、退烧止疼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发烧头疼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因此,退烧止疼药无论是对大人和对孩子都是必要的,常用的退烧止疼药为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两种,这样两种药针对大人和孩子有不同的区分,成人用的一般为片剂或者胶囊,孩子用的则一般是滴剂或混悬液,家长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区别。
2、缓解鼻塞、鼻涕药
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盐酸羟甲唑啉鼻腔喷雾剂(达芬霖)
对于鼻塞、鼻涕的症状,6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直接用生理盐水(9%的氯化钠)滴到鼻腔中,以缓解症状。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使用婴幼儿专用生理海水鼻腔喷雾剂。对2—6岁的宝宝,可使用达芬霖缓解症状,但要注意该药每天最多使用两次,且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否则很可能引起反弹,加重鼻塞症状。
3、腹泻用药
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微生态调节剂
宝宝腹泻时一定要注意预防脱水,必要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此时可以口服补液盐,但若腹泻较为严重、伴有呕吐、便血则应该去看医生。
腹泻是人体的调节机制,腹泻会把人体的有害菌或病毒排出去,蒙脱石散具有一定粘附性,在吸附肠道病毒的同时,对肠道的粘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缩短腹泻的时间。
伴随着腹泻的发生,身体的有益细菌也会随之流失,因此可以适当补充微生物调节剂。
4、镇咳祛痰药
烟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氢溴酸右美沙芬
一般咳嗽的症状均为身体的痰所引起,因此在治疗咳嗽之前通常要进行化痰,家长可选用烟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为宝宝进行化痰。这两种药物有成人和儿童两种类型,成人一般为片剂,儿童为糖浆和颗粒剂。而针对刺激性干咳,一般处方药居多,非处方药常见的为氢溴酸右美沙芬。
5、抗过敏药
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
这两种药可用于常见的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等。在使用时家长应注意,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止痒效果较强,但具有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最好让宝宝在睡前服用。
6、便秘
开塞露、乳果糖
开塞露属于刺激性泻药,通过插入肛门用药,通过刺激肠道以促进排便,不可长期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果乳糖为人工合成的口服剂药,其高渗透活性会使水、电解质保留在肠道,通过软化粪便而有利于其排出。
7、皮肤护理用药
低敏保湿霜、炉甘石洗剂、0.1%丁酸氢化可的松、红霉素眼药膏
轻微的皮炎和湿疹通过保湿即可治愈;炉甘石洗剂主要适用于痱子、蚊虫叮咬等瘙痒症状;中轻度皮炎湿疹可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缓解,但该药属于激素类药物,宝宝每天最多用两次,且用药量要少,用药时间不得超过一周。细菌感染导致的细菌性结膜炎等可用红霉素眼膏缓解。(注:红霉素本身是抗生素,其注射剂和口服剂均为处方药,但红霉素眼膏为非处方药)
8、肠胃胀气
西甲硅油
西甲硅油可以使肠道内的大气泡变小而排出体外,该药不会被肠道吸收至血液,因此非常安全,也不会有副作用。
9、外伤护理
碘伏、莫匹罗星软膏、创可贴
宝宝擦破皮肤时,家长尽量不要使用酒精,因为酒精的刺激性会加重疼痛感,也不利于伤口的恢复,家长可选用碘伏进行擦拭,并贴上创可贴以防止感染。如果伤口出现细菌性感染,产生脓包,则可以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涂抹。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喜欢用红药水、紫药水涂抹擦伤,但其实红药水内含汞,具有一定毒性;紫药水主要成分为龙胆紫,杀菌作用较小,且会在伤口留下斑点,因此均不适合宝宝使用。
10、其它医用品
体温计、纱布、棉球、绷带等
体温计最好使用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容易被打碎,打碎后流出的汞对人体有害。纱布、棉球、绷带等可以用来止血和包扎伤口。
编辑|石少军 综合 中国财经网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