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8斤!”6月20日一早,乐陵市大孙乡巩家村耐盐碱马铃薯种植推广示范田里就热闹起来。测量地块、现场采挖、装袋称重、扣除杂质……经过专家现场田间测产,马铃薯平均亩产4244公斤。
“这是连续第三年高产了!”听到这一消息,63岁的巩书信,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巩家村村民巩书信种植马铃薯20余年,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今年他种植了12亩希森3号马铃薯作为种植推广示范田。一亩地能产多少马铃薯?他心里有本账。
“我年轻那会儿,用的都是自留种,头年挖的马铃薯,挑个大、周正的,来年当种薯,一亩能收2000斤。后来,经省农科院专家推荐,我在一家公司买来种薯,种好了一亩地能产6000斤。最近3年,我改种希森系列马铃薯,亩均产薯8000多斤。”巩书信说起自己的马铃薯种植经历,也分享自己的“土豆经”,地还是那地,产量却翻了倍,关键在于种薯好。
自2022年起,巩书信的马铃薯示范田,先后试种了希森3号、希森6号和希森4号等品种,并由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德州马铃薯产业服务团的5位专家带着一起管理,呈现出连续高产的稳定表现。
测产现场,和巩书信一样迎接丰收的,就有来自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德州马铃薯产业服务团的成员胡柏耿和孔海明。
作为科技特派员的胡柏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推广马铃薯种植,他综合了不同品种马铃薯在病虫害抵抗力、品质口感、测产结果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推广的耐盐碱马铃薯品种能够真正适应本地环境,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种植户带来最大化的收益。”他说。
去年市场行情好,巩书信种植的10亩马铃薯,最高亩产达4500公斤,年底一算账,净收入超过10万元。
“我这个种地‘老把式’,‘对接’上了专家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成了‘土专家’,让地里长出了‘金土豆’。”巩书信说,“良法”是种好马铃薯的第二个关键因素。
如何让好品种的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需要配套的高产管理技术。”胡柏耿说,在推广实验田里,他们集中使用“优质脱毒种薯+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种管收全程服务”集成技术,并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这几年,看着巩书信因为种植马铃薯,腰包越来越鼓,巩家村党支部书记巩卫旗也试种了5亩。不懂管理,他就找巩书信“取经”,遇到难题,有科技特派员指导,亩产4000多公斤,价格卖得高,巩卫旗打算联系更多人跟着一起干,通过规模化种植,让村民增收。
今年,分布在乐陵市大孙、黄夹、西段等3个乡镇的300多亩的种植推广示范田,经过专家现场田间测产,平均亩产达4000多公斤,商品薯率98.6%,远超全省亩均3000公斤左右的水平。
“我们把早熟鲜食、加工专用和耐盐碱作为三大育种方向。”胡柏耿介绍,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他们还会帮助薯农对接市场,使马铃薯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亮点。
日头渐高,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垄垄马铃薯破土而出,巩书信和村民正在熟练地分拣、装袋,不一会儿,装满马铃薯的一辆辆三轮车满载而归。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于春芝 通讯员|禹红 贾鹏 苏安矗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