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经参|乘得长风济沧海——山东打造“北方重要增长极”观察

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国前三,三次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前列,拥有41个工业大类,山东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地位历来十分突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历经数十年发展,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的产业结构,路径依赖严重,面临着沉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发展如何又好又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外压力俱存的山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奋力迈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砥砺奋进多年,必将形成厚积薄发之势,山东产业发展正在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良性蜕变。如今,继续领跑北方经济的山东挺膺担当,致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动能转换闯新路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钢铁、地炼、焦化、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居全国前列。但随着发展动力的更迭和外部环境变化,产业结构偏重、新动能成长迟缓、活力不足等弊端,让山东发展步伐日显沉重。

从山东内部审视,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一度高达70%,其中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约70%;能源消耗特别是煤炭消费量在全国的占比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国居前;上游产业占比高,终端产品开发不足,产业链条短;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低……

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就此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旧动能转换攻势。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更是山东的深厚“家底”。“我们没有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立足基础优势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布局、改造提升。”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说,山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七大高耗能行业大布局大调整大优化,钢铁行业“两基地四集群”基本形成,深入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2.5%。去年全省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5.2%,生态底色更加凸显。

在滨州市魏桥轻量化基地,一口鱼缸中漂浮着两块手机大小的蜂窝状泡沫铝板。这一新材料密度不及水的一半,压缩强度却是碳钢的5倍,且集降噪、防火、防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在建筑、通信、交通等领域广泛使用,让铝这一传统材料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山东持续探索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旅产业、现代轻工纺织、现代金融服务“十强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大力培育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新动能加快集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胡薄介绍,2023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57.1%,3年提高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1%,3年提高6.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规模占比超过47%,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前列。

技术人员在山东淄博市高新区机器人生产车间内调试机器人。新华社发(杨铭超 摄)

绿色低碳强产业

仰望星空,济钢人逐梦“星辰大海”。济钢集团董事长苗刚说,济钢卫星总装基地一期项目预计今年10月试运行,意味着济钢的厂房里将出现济钢制造的卫星,这也是第一颗在济南自主研发、制造并总装的卫星。2017年7月,济钢成为全国首家钢铁产线整体关停的千万吨级城市钢厂。7年间,济钢从“靠钢吃饭”到“弃钢发展”,在空天信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工业服务领域塑造新优势。

动能转换的艰辛探索迸发出源源不竭的发展动能。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以此为肇始,山东开启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征程。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海波说,山东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旧动能提档升级,新动能拔节生长。搅拌、涂布、辊压、分条……位于枣庄的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个动力电池包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52道工序,然后被安装到多款热门车型。“我们搭建的全自动模组产线和动力电池系统产线均为自主研发,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等特点,能有效提升电动汽车安全、续航等性能。”公司公共关系部部长余海说。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王茂庆介绍,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山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集成电路“强芯”、高端软件“铸魂”等数字产业十大工程。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23年已达到51.35%。

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智”高点,山东以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成长性强的新赛道为重点,加快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计划,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未来产业策源地。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的机房区域,“山河”超级计算平台正高速运转。在强大算力支撑下,虚拟数字人通过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问答,仅需百余小时即可完成训练;空气质量预报精度可达2公里范围,相当于具体到每一个小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副主任、济南超算研究院院长潘景山说,算力赋能千行百业,让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海洋环境模拟分析、信息安全、工业仿真、智慧城市等领域的3000多家单位搭上“算力快车”。

如今,济南空天信息、青岛人工智能、潍坊元宇宙、烟台东方航天港等一批特色未来产业园区稳步成长。在潍坊,歌尔股份、浪潮华光、共达电声等元宇宙相关企业超过200家,拥有相关授权发明专利4000余项,形成了以硬件制造为引领,软件开发与内容生产、应用场景协同发展的元宇宙产业集群;在济南,沿着量子信息全产业链条,当地聚焦量子科学基础研究、核心元器件研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网络建设、运营服务,形成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全领域布局……

肥城市老城街道利用塌陷地建设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优化格局向未来

地处南北交界地带,山东是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山东正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黄河战略高扬龙头。九曲黄河绵延万里,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无论是从区位上还是在经济规模上,都是黄河流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山东编制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配套实施生态环保、水利建设等专项规划,制定若干政策,并设立百亿元规模黄河战略母基金,整体政策架构基本成型。山东发挥龙头作用,牵头成立黄河流域科创、产教、自贸试验区等30多个联盟组织,开展了100余项省际合作事项,搭建沿黄九省区合作共赢的广阔舞台;聚力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最经济出海口,签署与中原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协议,布局建设51个内陆港,促进境内综合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经略海洋挺进深蓝。拥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毗邻海域的山东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依托32个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等6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位。山东还拥有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50余个重点海洋科研平台,聚集了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深化改革释放活力。山东每年筛选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集中推进,围绕开发区改革、数字经济、共同富裕、内外贸一体化等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开展“点菜单”式改革等省级试点,政策叠加效应日益凸显。聚焦重点领域抓改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施经略海洋战略的系列改革举措陆续落地,九成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截至今年4月底,山东省经营主体超1478万家,居全国第二位。

对外开放隆起高地。山东地理区位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开放优势明显,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开放大省,也是面向东北亚、连接“一带一路”、连通欧美的重要桥头堡。近年来,山东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开放层次和开放能级,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乡村振兴百花齐放。山东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强化措施、创新实践,加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持续擦亮“全国农业看山东”的金字招牌,不断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从黄河滩区到沂蒙老区,从黄海之滨到运河之畔,从丘陵山岳到盐碱滩涂,广袤的齐鲁乡野呈现出一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诗情画意图。

齐鲁大地蝶变升级,动力活力蓬勃迸发。“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2个万亿元大台阶,3年年均增长6%,去年达到9.2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三。今年一季度,山东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实现生产总值21652亿元,同比增长6.0%,连续4年增速好于全国的势头得到延续。

无边光景时时新。如今的山东,产业结构、能源体系更优,发展动力更强,质量效益更高,经济持续向好、长期向好的态势得以巩固。(记者 杨守勇 陈灏 陈国峰)

《经济参考报》版面图

责编:秦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