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贸 让更多德州制造走出国门 | 落实“六个稳”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之⑤

推动高质量发展,外贸的关键作用同样不可取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我市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全市外贸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今年前2个月,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51亿元,同比增长34%,增幅位列全省首位。其中,出口31.6亿元,同比增长16.1%,高于全省增幅15.1个百分点;进口19.4亿元,同比增长79.1%,高于全省增幅7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全市外贸的发展可以说是比‘稳’更乐观。特别是2月份,当月进出口20.7亿元,实现单月连续10个月增长。”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路冬青表示,除了保持较快增长外,外贸的好势头还体现在高质量上。

——贸易结构更优。实现一般贸易进出口43.4亿元,同比增长24.3%,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85.2%。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4亿元,增长近1.5倍,占12.6%。

——内生动力更强。民营企业进出口37.4亿元,同比增长35.2%,占73.4%。三资企业进出口12.0亿元,同比增长31.6%,占23.6%。

——出口效益更高。机电产品出口16.2亿元,同比增长31.3%,占51.3%,农产品出口2.7亿元,微降0.3%。

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全市外贸也面临着进出口增速回落、贸易保护加剧、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以更大的力度、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外贸扩规模、优结构,努力把当前外贸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保持下去。

其中,出口结构老化已成为制约我市出口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市主要出口产品中,“两高型”产业的化工产品和“夕阳产业”纺织服装产品占到1/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占13.2%,而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八成又是通过威讯半导体的半加工型贸易方式拉动的,因此,出口结构调整成为我市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汇率变动、原材料成本上涨、金融风险等都是制约我市外贸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出口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形势下,稳外贸就是要聚焦“稳什么、怎么稳,增什么、怎么增”,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规模上做强外贸主体,在质量上实现优进优出,在模式上做大新型贸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稳外贸,关键靠企业。强化内培外引,培育一大批高能级、有活力、多元化的外贸企业,这是增强外贸抗风险能力、促进外贸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大走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及时了解、反映和解决外贸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宣讲有关政策信息,提高企业使用国家政策和拓展国际业务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支持外贸企业享受政策扶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开拓市场能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按照“特色产业集群+国际自主品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境外营销网络”的模式,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建设,加大对出口企业的孵化支持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形成新的出口支撑点。同时,将继续开展专题培训,帮助自主品牌企业做优做特、做大做强,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着力打造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稳外贸,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开拓。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战略机遇,德州对外贸易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前2个月,我市对巴西进出口8.3亿元,同比增长4.8倍;对东盟进出口7亿元,同比增长29.1%;对欧盟进出口6.9亿元,同比增长46.2%。此外,对美国和韩国进出口分别为5亿元和3.3亿元。下一步,我市将以“一带一路”为重点,针对东盟、欧洲、中亚、日韩等重点区域,办好具有德州特色的重大经贸活动,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中信保、正和展览等公司合作,强化政策宣讲,推荐我市有条件的企业参加“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国家的展会与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新兴市场出口规模。

鼓励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点展会,让更多的“德州制造”“德州创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稳外贸,要注重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就我市来说,将进一步依托德州吉达和宏运通在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设立的公共海外仓,推动非洲市场开拓,使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外贸转型升级的新动能。积极与阿里巴巴一达通德州办事处合作,发挥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在订舱、出货、退税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对中小微企业服务水平。继续深化与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的合作,培养更多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稳外贸,还要积极应对经贸摩擦。通过政策护航、拓展多元市场、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措施,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做好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跟踪调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重点推介的境外展会,切实提高参展效果。继续做好中央、省、市三级展会专项扶持资金申报审核工作,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参展积极性,确保我市外贸稳定增长。

记者 王德鹏 通讯员 宿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