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 | 德州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综述:项目支撑 发展质量攀新高


4月9日至10日,2019 山东平原(北京)“双招双引”推介会暨北京平原企业商会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共签约项目20个,引进高端人才45人。这是我市开展“双招双引”、加快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从严从实、奋发有为,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统筹规划,主动对接,协同发展步履铿锵


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一区四基地”。把京津地区作为高质量“双招双引”的主战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前沿,引进投资80亿元的集成电路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基地项目;引进的行业巨头威讯半导体,已发展为德州最大的出口企业;链接央企、强企,引进中建材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2018年,全市新开工京津冀招商项目124个,到位资金115.7亿元。


促进京津创新成果转化蝶变,“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效应不断放大,德州1100余家企业与京津6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贯彻落实省委“在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的指示要求,高标准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成亚洲最大的压延智慧玻璃温室项目凯盛浩丰智慧大棚,经济效益是传统大棚的6倍,产品主要销往京津高端市场。成功引进水发集团、耀盛农业科技、江苏绿港等农业高新企业,以及雅培醇源牧业、东君乳业、温氏集团、天地壹号等农字号龙头企业。


坚定扛起打造京津南部、山东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政治责任。2018年,德州在全国大气污染治理“一市一策”跟踪研究考核“2+26”城市中排名第一。去年前三季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幅度、重污染天数减少幅度、生态补偿资金、优良率增加幅度、氮氧化物浓度同比改善幅度等5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建成高素质产业。德州将实体经济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围绕“十强”产业,立足实际,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六大新兴产业,升级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六大传统产业, 4个产业纳入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活力充盈。利用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等重大活动,为企业融资、融智搭建广阔平台。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建立技术研究院;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级国家级,省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户。全市新增科技创新平台61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9家。德州创新谷、中央创新区、中关村海淀高新园区三大平台加快建设。百多安生物科技自主研发的可降解心脏支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自主研发冰雪运动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打响项目建设攻坚战。深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看项目就是看干部”理念。 狠抓“关键少数”,运用工程的推进办法,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深入一线,用身影指挥。出台项目落地30条保障措施,一年两次督查评议,比学赶超蔚然成风。


高质量“双招双引”,激扬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今天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就是明天的新产业,今天招来的才、引来的智就是明天的新动能。德州始终将高质量“双招双引”作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聚焦“产业链”,坚持精准化、专业化、集群化招商,一批优质项目支撑质量和效益提升。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奇瑞新能源汽车项目引领绿色发展;我国首个原创抗艾滋病新药艾可宁(艾博韦泰)产业项目带动医养健康产业迈入最高端;齐河大地自然博物馆群等一批优质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实现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


招才引智,用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出台人才政策“黄金30条”及28个配套文件,推进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每年列支1亿元用于招才引智。连续举办三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吸引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1.2万名人才与我市产业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签订人才引进、技术合作协议740项。


创造性实施“三航计划”,发挥政府“黄金信用”,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向企业聚集;在全省率先落实中国银监会小微企业无本续贷政策,累计为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217亿元,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3亿元。连续举办八届资本技术交易大会,连续举办八届资本交易大会,把金融活水注入实体经济,合同融资2000多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近千亿元,通过资本交易大会这一桥梁纽带,已有500余家国内外投资机构与德州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


高效“搭平台”,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拓空间、聚要素。扎实推进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的东部城区建设,确立了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目标,突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实现“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设立7支基金、总规模55亿元,科技、商务、公共服务、生态、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六个组团全面启动建设。德州明确,将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把东部城区打造成为协同发展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切实利用好青年企业家国际峰会、儒商大会2018等山东盛事外引内联、促成合作。


德州连续两年开展“百企下南洋”活动,组团对接东盟,由此倒逼德州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进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出,力争到2020年,把德州打造成为重要的东盟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北方重要的对接东盟节点城市。


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德州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扎实推进“一次办好”,实施优化企业开办、优化不动产登记、优化工程项目审批、营商环境评价等在内的10个专项行动;专门出台了《德州市建设项目落地保障实施办法》,提出项目落地30条保障措施,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和工业“标准地”出让,切实提升办事效率;积极推行“无差别受理”改革,及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常态化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一企一策、敲开核桃、精准服务,努力使德州真正成为让企业充满活力的城市。


夯实根基,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配套能力。德州坚持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方向,突出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切实提升了交通路网、能源保障网、智慧互联网和园区承载力,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效率,为德州进一步扩大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起点上,我们将撸起袖子加油干、担当作为抓落实,在比学赶超中干出一番新业绩、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干出一片新天地!

记者 任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