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辛振东 德州报道
9月4日,德州市平原县桃园街道西高寨村。虽已秋日,但下午两点的太阳依然炽热明亮,气温仍在30℃以上。而西高寨村引黄干渠溢流堰上的明月廊桥上,却凉风阵阵,引得不少周边村民在此唱歌打牌、乘凉休闲。这座仿清代歇山、悬山组合的廊桥,正是德州两河“牵手”工程景观廊道的一部分。现在的明月廊桥不仅是当地群众放松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平原县新晋的“网红桥”。
周边村民在明月廊桥上打牌休闲
9月4日至5日,记者跟随“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德州市,了解德州市聚力实施“两河牵手”工程,创新推动文化“两创”工作的经验做法。
两河“牵手”,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德州因黄河而得名,更因运河而闻名。2022年,德州市启动实施了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工程北起大运河四女寺水利枢纽,南至黄河齐河潘庄引黄闸,通过潘庄引黄总干渠、马颊河、沙杨河、减河全线连通黄河、大运河,贯穿德州市域南北,总长度130公里,涉及5个县市区、18个乡镇。
四女寺水利枢纽
与此同时,两河“牵手”工程规划结合河道两侧优良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景观资源和多元的历史文化,打造多个景观节点,以“蓝绿纽带、五彩长廊”为主题,确定了“一廊四区、多点纷呈、设施完备”的总体格局,凸显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漕运文化、大禹文化、三国文化、孝道文化等文化内涵。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130公里的路网全线贯通,万亩廊道植树全面完成。道路统一按照6米的车行风景道,3米的骑行道和2米的慢行步道建设;同步完成重要节点深化设计、沿线18个乡镇“一镇一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等,为后续开工建设奠定基础,形成了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的基础构架。
德州市政协委员、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马兆会告诉记者,两河“牵手”工程竣工后,将打造“一条廊道”,实现“六大功能”。其中,“一条廊道”就是“水、路、林、文、景、产”生态廊道,实现水通、路通、林覆盖、黄河文化、大禹文化、运河文化贯穿始终,黄河水、长江水、运河水互通互济。
另外,德州通过编制《德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等文件,统筹“两河”沿线各县市区、重点片区等文旅发展规划编制,形成指导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体系。依托沿线两侧优良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景观资源和多元的历史文化,规划了8个主要的景观节点以及多个二级节点。通过连通车行风景道、绿道,配套驿站等各种服务设施,策划旅游线路,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文化兴的绿色长廊,建设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重要的集中展示地。
政协助力,注入文化“两创”新动能
“在德州,凡是召开有关运河、两河牵手工程相关重要会议,必会有德州市政协委员参与。”德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表示,在两河“牵手”工程前期,德州市政协用提案的方式积极推进了工程进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围绕德州两河“牵手”十大工程,德州市政协在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和重塑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他们已经出版了《德州运河文化三部曲》,记录了德州大运河历史文脉。
“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德州(联合日报王彦摄)
在位于德州市德城区的繁露园公园,有多处醒目位置设置了建言建议互动二维码,这是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刘永涛牵头成立的“运河文华 界别同心汇”为收集民情民意而特别设置的。2023年,刘永涛和德城区两名政协委员作为牵头委员,在市区两级政协的指导下,成立了“运河文华 界别同心汇”,共联系市区两级政协委员15人,以主城区街心公园“繁露园”为载体、以大运河文化为依托、以非遗项目为核心、以界别群众为受众广泛开展活动,覆盖繁露园周边居民两万余人。
两河“牵手”打造出的文化平台,也让沿岸非遗项目有了更大的舞台。德城区政协委员、德州窑红绿彩手工艺匠人刘宇致力于德州窑红绿彩这一传统陶瓷彩绘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今年,刘宇和她的团队已经接待美国、越南、泰国、斯里兰卡等国青年、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省内外中学生,各企事业单位人员近万名。通过参观、体验等形式,不仅弘扬了德州窑红绿彩的独特魅力,也提高了公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刘宇表示,在政协履职方面,她还积极参与“运河文华 界别同心汇”的创建工作。未来,她将结合本职工作,通过政协平台,团结带动更多界别群众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去。